-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玉米商业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公开稿
* 2009 *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 * 结 果 :杂种优势群 六个亚群 三个群 BSSS SS A PA 旅大红骨 Dom D 四平头 Lancaster NSS B PB * 中国的杂种优势群和模式 Clusters 测验种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四平头 黄早4 旅大红骨 丹340 BSSS B73 PA 掖478 Lancaster Mo17 PB 齐319 Dom SS NSS Dom × SS Dom × NSS * Keep simple, always! * 杂种优势模式与商业育种 杂种优势模式必然影响种质改良所采用的主流技术 相互轮回选择技术不可避免地要取代传统的群体内轮回选择方法 改良穗行法,半同胞选择,全同胞选择,S1或S2选择法 循环育种(二环系育种) * 五、改造我们的育种技术 养孩子和育种 * 杂种优势群 alignment A ? B Reid-Tuxpeno ?? nonReid - nonTuxpeno groups SS(Reid) ? NSS(nonReid ) * 基本策略:以我为核心 以现有种质为基础 — 扩增、改良与创新 — 前育种研究 以本土化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核心,向两边推开 — 控制SCA 循环育种 — 提高GCA,喜新不厌旧 高密度抗逆育种 — G?E 效应(σ2和 i ) 建立我们自己的商业育种平台 * 潜 力 巨 大 进一步增加产量的潜力巨大 我们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知道如何提高产量 需要改革与创新 * 要善于学习 走出国门,积极学习,拓宽视野 许多事情不是跨国公司太先进,是咱们太迟钝 改革体制和机制 增加研发投入 破除障碍,合作共赢 * 谢谢 请批评指导 * * * 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需要的氮素量可以作为一个指标衡量玉米的氮效率;数值越小,说明氮效率越高。图中数据说明,从老品种到新品种,氮效率是提高的。 * * 四、玉米的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 试验证据 * 杂 种 优 势 决定了玉米育种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材料利用的基本特征 不同于常规育种(技术路线相矛盾) 选育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技术路线相矛盾 * 杂种优势群 = “婚配”方式 60多年前,初步形成了“硬粒型×马齿型”这个育种模式 这是杂交育种的基础 * 温带玉米鉴定出两个杂种优势群 SS×NSS: 马齿×硬粒 21% RYD X RYD RYD X LSC LSC X LSC 并非所有的RYD × LSC 组合都有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平均?H (群体) 是 21%。因此,如果鉴别出杂种优势群,就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杂种优势模式 * 杂种优势群和模式:育种应用 群间杂交的 SCA方差比 GCA方差 要小,所以能够根据GCA效应对杂交种进行有效的选择,-- 用少量测验种就可以很容易地测验,就能够发现最好的杂种优势模式 不必非要做双列杂交 * 温带自交系和群体可通过双列杂交划分杂种优势群 美国 SS×NSS 地理距离可以粗略地估计遗传距离,把群体划分成杂种优势群 划分和利用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已经好几十年! 育种成效显著 * 杂 种 优 势 杂种优势与亲本自交系的来源有关 硬粒型×马齿型 本国系×外国系 * 美 国:1947 根据自交系的来源划分杂种优势群 Reid 群 (50%)- SS Lancaster (或非Reid )- NSS 两群之间有很强的杂种优势 * HG : 欧 洲 沿用美国的方法,依照地理来源和籽粒类型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建立杂种优势模式 美国马齿型 × 欧洲硬粒型 * HG : 其 他 国 家 发展中国家(热带生态环境) Tuxpeno×ETO Tuson×Tuxpeno 古巴硬粒×Tuxpeno Suwan 1×Tuxpeno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系谱分析 数量遗传学 分子标记 * 1. 系 谱 分 析 美国根据长期的育种经验和系谱分析,把玉米带种质分成两个杂种优势群,构建了第一个杂种优势模式 (1947) * 2. 数量遗传学方法 原理: 根据自交系之间的遗传距离 双列杂交 - 分析 SCA 效应 * 双 列 杂 交 可靠性取决于参试自交系的数目和遗传基础的广泛性 工作量很大 实际可操作性差 * NC-II 设计 扩大试验容量 可操作性较强 要求:一组 Common testers * 技术路线:复杂问题简单化 双列杂交 - 分析典型自交系 – 根据SCA 聚类 - 标准自交系(测验种) NC-II - 扩大分析范围 - SCA 分子标记 - 验证和扩大分析范围 * 试验结果 :双列杂交 15个骨干自交系 双列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海通分选机操作手册Pick And Place Manual20.pdf
-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面临难题及应对策略探讨.doc VIP
- 2025年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题每日一练(25套打印版) .pdf VIP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每日练 (打印版).docx VIP
- 2026年高考时事政治高频考点(91条).doc
- 2011年一级建筑师场地作图真题及详细解答.pdf VIP
- 应用电化学:锌空气电池.ppt VIP
- 冀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14.3.3 实数的大小比较 课件.pptx VIP
- (英语)高考英语过去完成时真题汇编(含答案) .pdf VIP
- 小学足球脚内侧踢球教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