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doc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   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左传》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介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   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 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 1.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并非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B.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左传》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C.早在周代就有“清明”的名称,作为节气出现是在汉代出现。《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 D.清明节在唐代与寒食节、上巳节融合,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等一系列活动并存,明清时寒食节、上已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成为了春天唯一的大节气。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在每年的清明节等重要日子,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   B.司马迁等人制订《太初历》,两千多年再也没有变化,对后来将清明节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了重要作用。   C.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而在其忌日禁火、冷食,清明节的禁火冷食即源于此,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密切相关的。 D.宋代规定从寒食至清明须祭扫陵墓,但从邵雍等人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清明节已变得快乐明朗,悲戚色彩已经淡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扫而有肃穆悲伤;又因踏青游春而有了欢乐喜庆。   B.由于“晋”字相同,纪念介之推的寒食节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以禁火冷食和祭祀祖先为主。   C.为了纪念介之推,所以李唐王朝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