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蜀相》课件2课件
漂泊西南时期: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课文就是写于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肃宗宠信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纵容皇后干政,排斥功臣郭子仪、李光弼。他心中的苦闷焦虑可想而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登高》是这时所作。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 ” “ ” 《蜀相》杜甫 一番晤对古今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712—770) 字____,自称____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____”。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_____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_____》。 知识回顾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沉郁顿挫 杜甫简介 读书和漫游时期 :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 困居长安,被俘复官:34岁始困守长安少陵求仕,自号“少陵野老”,44岁才获得参军的官职。(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投奔肃宗,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组诗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蜀相》杜甫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松柏在古代诗歌意象中常常作为某些坚贞品质的象征及生命长青的象征。一代贤相功业如山,英名当如祠旁的翠柏长存!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伟大的形象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以此二字修饰,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天下计:雄才大略 老臣心:鞠躬尽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这里的“英雄”指什么人? 指普天下壮志未酬的英雄。(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欷歔泣下;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镇守开封,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巨大而深远的感染力。) 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 B、杜甫为何“泪满襟”?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 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借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心志。 景物描写的作用 A、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B、总结提升: 景物描写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章金属的断裂韧度20151110.ppt
- 第四章转向系统.ppt
- 第四章超声波探伤.ppt
- 《菱形判定》好的.ppt
- 《荷塘旧事》讲课PPT.ppt
- 第四章集装箱公路运输.ppt
- 《草房子》交流汇报.ppt
- 《苏武传》(已改).ppt
- 第四章阻力w.ppt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