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六经皆史quot;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pdfVIP

quot;六经皆史quot;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mp;quot;六经皆史amp;quot;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pdf

64 《中国文化研究}2∞5 年冬之卷 六经皆虫论与晚清民国经虫关系变迁研究 张瑞龙 提 要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是考察晚清民国经史关系的一面镜子,从清末民初 章太夫为代表的六经皆史学,到五四以后盛行的胡适之六经皆史料等对幸氏此说的 不同诠释,正是晚清到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的缩影。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本意是尊史 为经,抬高史学的地位,使之与六经共同成为道的载体。但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 这一发展趋势,使之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一一贬经为史发展。清末民国,章太炎六经 皆史学、胡适六经皆史料等对章氏六经皆史论的理解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仔 细考察这些学说的变迁轨迹,就会发现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有着深刻的关系。 关键词章学诚六经皆史经史关系章太炎胡适 章学诫说过,古之糟柏,可以为今之精华({文史通义·说林}),①他的六经皆史 论当然不是糟柏之语,不过晚清民国经史关系的变迁,②就是围绕着对此语的不同诠释 展开的。假使起学诚于地下,当他看到后人对这句话,远非其个人本意的理解时,一定会 感到惊讶和新奇不己的。葛兆光先生在解释思想的连续性时,提出了历史记忆、思想资 惊与重新诠释的研究方式,即固有的思想资源不断地被历史记忆唤起,并在新的生活环 境中被重新诠释,以及在重新诠释时的再度重构。③我想这一方式也同样适用于学术史 的研究,下面以晚清民国时期对六经皆史的重新诠释为基点,来探讨这一时期经史关系 的变化。 六经皆史还是史皆六经 一一-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本意 据余英时先生研究,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是针对韩愈的道在六经,尤其是顾炎武所 ① 章学诚《文史通义},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② 这方面的论著有:罗志回《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 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年) ,张越《五四时期史学:走出经学的羁绊}史学 理论研究},2∞2 年 3 期) ,周国栋《现代学术与两种学术遗产H齐鲁学刊},2∞2 年 7 期)等。 ③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年版,第 21 页。 六经皆史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 65 主张、经戴震推拓得淋漓尽致的经学即理学的观点提出的,章氏的六经皆史旨在打破 道专在六经的观念,主张六经不足以尽道,史也是道的载体,要因史见道。至于余 先生所说,章氏的这个命题带有尊史抑经的意味,恐怕不尽然。①因为章学诚首先不是 一个疑经的人,而是一位尊经者,他的六经皆史是以经亦载道,即尊经为前提的,只 不过道不为六经所专有,史也有载道的功能而已。因此,与其说章氏的六经皆史带 有尊史抑经的意味,不如说它是尊史而不抑经,是在尊史为经。六经皆史就是将 史学的地位抬高,将其置于与六经平等的位置上。至于六经与史所载之道孰多 孰少,用章学诚自己的话说,是各得半之道,即道的一半而已。 岛田虔次认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可与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老子的‘自 然、庄子的‘齐物、墨子的‘兼爱、董仲舒的‘天人之际、朱子的‘性即理、王阳明的‘心 即理和清朝考证学的‘实事求是,相提并论,是贯串章氏全部思想的原理。②那么,在这 个六经皆史的理论中,史是什么?什么样的史学才可以媲美六经,与之共同载道呢? 关于这一点章氏有这样一句明言道备于六经,义蕴之匿于前者,章句训话足以发明之。 事变之出于后者,六经不能言,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原道下))在 章学诚的著作中,史有多方面含义。对此,岛田从‘史本来是怎样的、史是怎样变化 的、真正的史学必须是怎样的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③发明颇多。但由于牵涉较广, 于六经皆史应是什么样的史学反而不明。根据章氏三代以上之为史,与三代以下之为 史,其异同之故可知也。三代以上,记注有成法,而撰述元定名;三代以下,撰述有定名,而 记注无成法({书教上))的说法,在章氏六经皆史的理论系统中,史可分为这样几类。 即,按时间段而言,可分为:三代之时和三代以后;就史的种类和性质而言,可分为记注之 史和撰述之史。综合这两个标准,所有的史都不外乎这样四类:三代之时的记注之史(三 代时的史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