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祷传说的文本系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汤祷传说的文本系统

汤祷传说的文本系统 发布日期:2012-09-21 原文刊于 楼劲   ?? ? 内容提要:本文收集了先秦以来汤祷传说的各种文本,分析了其中涉及的关键母题、情节、文式和历史文化背景,将之梳理为墨家和儒家两大文本系统,讨论了这一传说发展分化和转辗流变的基本脉络和线索,同时提出了传说研究尤其是利用传说来探讨史实所须注意的若干基本问题。 关键词:汤祷  传说  祈雨  母题   ? ? 先秦以来流行的商汤祷雨传说,东汉王充曾在《论衡·感虚》、《明雩》、《感类》三篇中加以辨析,其大意谓汤祷或实,雨因祷而至为虚。迨至崔述著《考信录》[①],又引宋、明认该传说为“野史谬谈”之论并加以考证,结论是“汤时大旱且未必其有无,况以身为牺,乃不在情理之尤者乎?故今并不录”。但在近人看来,王仲任的辨析固然尚处幼稚阶段,崔东璧的考订似亦不足据信;因为“汤时大旱”既“未必其有无”,以人为牺牲或焚人求雨,又多可于文献、卜辞、考古及民族志材料得其佐证。故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郑振铎先生撰《汤祷篇》[②],继以陈梦家、李宗侗、丁山、张光直、裘锡圭诸先生的有关研究[③],都从神话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视角出发,不同程度地涉及和讨论了汤祷传说所存的有关古史内涵,从而开启了该传说研究的新生面。 但这些研究也都呈现了两个有所关联的局限:一是因执着于汤祷传说有关内容的真伪问题而限制了研究的纵深。在上世纪初以来高举考真辨伪旗帜的古史重建运动中,考察古代传说叙事的真伪,自有其重大的意义和迫切的需要;但辨别传说叙事的真中之伪或伪中之真,不仅不能涵盖传说包括的种种问题,而且也不能说是传说研究的首要问题。更何况,真伪问题显然是基于王充、崔述所代表的“传说即史”这个成问题的假设而发生的。在此基础上,所有新旧研究手段或成果的运用,其实都被简化为替既定的诠释框架提供证据,又难免因传说尤其是早期传说无从实证的特点而失却其预期意义,从而使研究徘徊不前[④]。二是基本上没有对汤祷传说的各种文本作较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而对任何传说的深入研究,都必须首先收集其文本,研究这个传说各种文本的时间顺序、内涵差异和相互关系,才有可能揭示该传说的演化流变,也为进一步认识奠定基础。也许正是因为真伪问题的纠缠,上列先生的研究虽都涉及了有关的文本,其倾力注意的,却仍是该传说的某些具体情节,而并未对有关文本和母题作正面探讨,这又反过来制约了研究的水平。 本文即拟在前人基础上,集中研究先秦至两汉汤祷传说的文本系统,及其文本来源、流变和背景等问题,以有助于对此传说的进一步讨论;并在近年古文献大量出土和古史之“疑”、“信”再起纷纭的背景下,提请注意这方面的视角和方法。 ? 一 ? 先秦流传的汤祷传说,要可以梳理为两大文本系统,而其中出现时间较早的,则是《墨子》所代表的文本系统。现将其主要文本列出: 《墨子·兼爱下》载子墨子引《汤说》:“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下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祠说于上帝鬼神。” 湖海楼刊汪辑本《尸子》卷上《绰子》:“汤曰:‘朕身有罪,无及万方;万方有罪,朕身有之。’汤不私其身而私万方。”又同辑本卷下《散见诸书文汇辑》录有不知篇目之《尸子》文一条:“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以身为殉,祷于桑林之野。当此时也,弦歌鼓舞者禁之。”另《太平御览》卷九九六《百卉部三·菅》引“尹子曰:汤祷旱,素车白马,布衣,身婴白茅,以身为牲”[⑤]。《尸子》所述与之当属同一来源。 《吕氏春秋·顺民》篇:“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有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磿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 《左传》襄公十年“请于桑林”条《孔疏》引《尚书大传》[⑥]:“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乃剪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数千里。” 《文选》卷一五张平子《思玄赋》有“汤蠲体以祷祈兮,蒙庞禠以拯民”之句。李善注引《淮南子》:“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翦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禁以祭天。火将然,即降大雨。”[⑦] 今案《墨子》述汤祷传说,依据的是《汤说》;而《汤说》的性质,刘起釪先生《尚书学史》以之为逸《书》之篇,具体指因旱祷雨的“《汤誓》”[⑧]。但第一,《墨子·尚贤中》已引有内容与之迥异的求贤《汤誓》文,而《兼爱下》所引既称《汤说》,可见墨家本不以之为《汤誓》之文。第二,《论语·尧曰》篇载“汤曰”云云,除无“今天下大旱”数语外,其余文字与《汤说》大同小异,孔安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