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彰显气势恢宏的大汉雄风
彰显气势恢宏的大汉雄风 时值金秋十月,我跟随户外徒步团前往三危山东段的吊吊水沟游玩,顺便参观了附近的悬泉置遗址
当你乘车从瓜敦公路上疾驰而过时,透过车窗就能看到公路南侧不远处有一列东西走向的山脉,像刚刚被烈火焚烧过一样红彤彤、黑黝黝的,它就是三危山的余脉,叫火焰山。车过收费站不远处下高速、上戈壁,再向南行驶二三公里,就到了吊吊水沟口,沿着山沟溯流而上,海拔越来越高,山势越来越陡峭,山沟越来越狭窄,在距离沟口约二三公里处的山窝子里,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主要是芦苇、胡杨和榆柳。穿过芦苇丛再往里走,又来到一个狭窄的山口前,但见:几块巨石被挤在两山之间,互相叠压,形成一人多高的石台,两侧怪石嶙峋,斜倾悬垂,似有倒塌之势,让人望而生畏,又有山风呼呼吹过,阴冷?}凉,令人不寒而栗。山根底下的草窝里隐藏着两个泉眼,一上一下,从岩缝里悄悄流出,又从石台上面悬空泻下,注入台下的幽潭里,消失在茂密的芦苇丛,真是来无踪、去无影,神秘诡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悬泉,当地百姓俗称吊吊泉,或吊吊水,这条山沟就叫吊吊水沟
悬泉置遗址就位于吊吊水沟口西侧的山脚下。放眼望去只有无边无际的戈壁黄沙,根本看不出有什么遗迹存在。只有沿着木板搭建的栈道缓步前行,才能隐约看见几处低缓的沙包,这就是西汉以来的悬泉置遗址。阅读展板上的解说文字才知其大概:考古人员从遗址中发掘出几万件珍贵文物,其中有简犊文字记载了悬泉置的明确信息,它是西汉武帝时建立起来的情报联络站,当时叫“悬泉亭”,西汉昭帝时改称“悬泉置”,全称是“敦煌郡效谷悬泉置”,“置”即驿站之意,主要承担军事功能,为国家传递情报信息,同时也承担部分民用功能,接待往来人员。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期曾一度被废弃。唐以后又恢复其功能,名曰“悬泉驿”,宋以后又被逐渐废置,无人知其名。清代时又称其为“贰师庙”,“吊吊水”
悬泉置从设立至今已历两千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无情的岁月早已将这里夷为平地,有多少兴衰际遇、爱恨情仇都被湮埋在这漫漫黄沙之下,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到驿站的痕迹,唯一能看见的就是沟东口山头上伫立的那座烽火台,依然忠诚地守望着驿站,向人们诉说着丝路古道上演绎了几千年的传奇故事!
漫步在悬泉置遗址上,我仿佛穿越历史时空,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目睹这里升起的人间烟火、听到先民亲切的呼唤:驿站院落齐整,守卫森严,差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正在木简上用毛笔记录档案,有的正在整理上路的文书,有的正在伙房里烧水做饭,有的正在马厩里添草加料,有的正在大门口迎送进出的商旅,他们中间有西去的匈奴人、月氏人、西羌人和汉族人,还有东来的乌孙人、大宛人、东胡人、粟特人、波斯人、印度人,他们种族不同、装束各异、行色匆匆,都在各忙各的事情……悬泉置见证了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把思绪拉回到现实,再来看悬泉置遗址,我的内心升腾起一幅弘大壮阔的历史画卷,也为这绚烂迷人的文化魅力所震撼:
――我惊叹古人在驿站选址上的独具慧眼。驿站建在沟口西侧的高地上,居高临下,向北俯视盆地,将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的人马动静一览无余。沟口东侧山头上建有烽燧,随时可以点火升烟,发送紧急信号。驿站背靠火焰山,易守难攻,又扼吊吊水,居有天然牧草,进可俯冲而下、势如破竹、横扫千军;退能藏于深山,据险而守、万夫莫开。我不得不说:古人太懂地理风水与人谋之间的依存关系了,古人才真正具有高超绝伦的大智慧啊!
――我惊叹西汉王朝气势如虹的西征北伐。西汉初年,汉帝国立足未稳,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屡次南下袭扰中原,西汉王朝虽然采取和亲和谈政策,力求边陲安宁,但是,匈奴人凭借精良骑射,仍不想收手,迫使西汉王朝发动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历经四十多年西征北伐终于将匈奴等族赶到漠北,收复河西走廊,打通了东西方通道,同时,列四郡、据两关、建驿站、设亭障,巩固了西部边防,确保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毫无疑问,悬泉置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不得不说:驿站的建设证明了汉武大帝开拓疆域的雄才大略,展示了西汉王朝经略西部的高超智慧,体现了西汉帝国开疆守土的坚强意志。即便是遥远的敦煌和西域诸国也都在西汉王朝的管控范围
――我惊叹西汉王朝对外开放的世界眼光。西汉王朝建立以后,一方面改革内政,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富民强国。另一方面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派张骞二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与西部各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交流,为政治军事斗争创造有利条件。我不得不说:驿站建设说明了西汉王朝具有宏大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开放包容的大国胸怀,重视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树立起西汉帝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是古代中国繁荣富强、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镇,也曾作为西汉王朝对外开放的前哨,悬泉置无疑成为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