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工记》与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之建构
《考工记》与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之建构 摘要: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旨在从文化理论的视角也就是从工匠活动的主体方面(人的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中华工匠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中华工匠的文化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文化”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信仰,系统整理、构建和探索“工匠文化”世界,构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建构范式,我们称之为《考工记》范式、《营造法式》范式和《天工开物》范式。这三种范式各具特色,具有一定历史性或代表性。首先考察了《考工记》“工匠”表述的相关内涵,其次重点分析了《考工记》的工匠文化体系建构范式。《考工记》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者层面从整体社会结构组织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突出了工匠文化的社会职能、技术文化、行业结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核心要素系统,使之成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创构期的重要范本,也是后世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性文本或理论模式
关键词:工匠;工匠文化;工匠精神;中华工匠文化体系;《考工记》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2016.05.0038
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旨在从文化理论的视角也就是从工匠活动的主体方面(人的方面)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中华工匠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挖掘中华工匠的文化史意义和当代价值。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也就是指中华工匠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及其世界性价值存在体,是整个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体系重大特征性构成要素。那么这里就自然排除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的负面价值,尽管“负面价值”对认识事物本身具有其历史价值,但我们应该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审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深入系统挖掘其当代实践价值,为当代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及提升中国品质、实现中国梦服务
一、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概述
在整个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中,“工匠”是其核心概念或主题,并且“工匠”既是一个职业共同体,也是一种生存方式,还是一种精神慰藉。工匠文化是中心,即是指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工匠或工匠的文化方式,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工匠文化”具有独特存在价值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已经超越“工匠”、“工匠文化”成为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精神驱动力,为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着历史性的伟大作用。正因为以“工匠”为主题,以“工匠文化”为中心,以“工匠精神”为信仰,系统整理、构建和探索“工匠文化”世界,就形成了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既是一个逻辑范畴,即科学理论研究对象或结果;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依据人类(工匠)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的建构也呈现出历史性的时代性独特风貌。就目前的考察而言,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建构范式,我们称之为《考工记》范式、《营造法式》范式和《天工开物》范式。这三种范式各具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或代表性。《考工记》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者层面从整体社会结构组织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突出了工匠文化的社会职能、行业结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核心要素系统,实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创构期的重要范本,也是后世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性文本或理论模式。《营造法式》范式,主要是指国家管理层面从具体工匠系统即“营造工匠”系统组织结构来规范或建构工匠文化体系,强调了工匠文化的行业职能、制度体系、经济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审美体系以及营造设计理论体系等核心价值系统,乃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成熟期的重要范本,也为后世进一步完善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文本。《天工开物》范式,是一个纯学者从学术体系建构方面探讨和研究工匠文化体系建构问题,突出强调了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典型生活图景――男耕女织生活世界里展开工匠文化体系的建构,以“贵五谷而贱金玉”为指导思想对工匠制度文化、民俗文化、伦理文化、技术文化、评价体系等展开系统思考与提升,诚为中华工匠文化体系转型期的重要范本,也是传统工匠文化体系走向总结的重要方向或指向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建构模式或方法,清康熙年间的《考工典》,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集大成式的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建构方式或范本。①
二、《考工记》中的“工匠”内涵
关于《考工记》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难有定论。②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该书大量记载秦汉以前中华工匠问题,是专门讨论“百工之事”的著作,而且还是从理想的国家管理层面去思考问题的。实际上,《考工记》探讨了工匠行业体系问题,包括管理制度、工匠的社会价值、工匠的生产特征、造物流程、评价考核标准等。对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全文).pdf VIP
- 2025年四川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_特种作业证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评分表.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生如夏花小清新模板(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8张.pptx
-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pdf VIP
- 2025安全生产月主题宣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