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牙区不同冠根比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应用效果
后牙区不同冠根比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后牙区不同冠根比(CIR)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7例后牙区短种植体修复患者,共植入154颗短种植体且为单冠修复,根据CIR分组:A组0 ≤CIR≤1.0,B组10.05)。各组机械并发症与年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牙区不同CIR的短种植修复存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
[关键词]牙种植体;短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冠根比
[中图分类号] R78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36-05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n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crown root ratio (CIR) of different short implants.Methods 97 patients with 154 short implants of single-restoration in posterior from December 2011 to March 2013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its CIR:group A0≤ CIR≤1.0,group B 1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and marginal bone level around the implant among the groups(P0.05).Conclusion Remaining posterior area different CIR short implant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an obtain good clinical effect,but the long-term effect remains to be seen.
[Key words]Biomaterials;Dental implants;Bone loss;Crown-to-implant ratio
牙齿缺失后常伴随着牙槽嵴生理性或病理性骨吸收,同时后牙区域存在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等特殊解剖,导致剩余骨量高度不足,无法植入常规种植体(长度10 mm)[1]。一般来讲,垂直向骨增量技术能解决该问题,但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周期长、费用高,往往患者无法接受。近年来,种植体宏观设计、种植表面处理与临床操作技术的改善,使得短种植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其能够充分解决骨量不足的问题[2]。冠根比(CIR)一直被视为影响天然牙修复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修复体应保持与天然牙冠接近的CIR才能维持长期稳定。根据生物力学原则,最低限度的CIR为1∶1[3-4]。上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缺牙区颌间距离也相应增加,而短种植体的长度减少,使得种植修复CIR进一步加大,这也是一些学者认为短种植体松动脱落的原因之一[5]。但是关于不同CIR与种植修复存留率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尤其是短种植体的CIR。本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观察,测量CIR与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分析不同CIR对累计存留率、机械并发症及年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惠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后牙区植入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②影像学检查成像清晰,结构完整,易于判读者;③无二磷酸盐治疗史及药物过敏史者;④无头颈部放疗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⑤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定期随访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嗜烟者(20支/d);②牙周炎未控制者;③严重夜磨牙症患者;④孕妇及未成年患者。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7例,男54例,女43例,年龄18~71岁,平均(45.3±15.1)岁;所有患者采用延期种植、延期修复技术共入Bicon种植系统的短种植体154颗,待骨结合后,行钴铬合金烤瓷、贵金合金烤瓷、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154颗短种植体的牙位分布,其中种植数以下颌磨牙区最多(54.6%),下颌前磨牙区最少(13.7%),磨牙区多于双尖牙区,下颌种植数量多于上颌;短种植体长度5.7~8.0 mm,其中直径5.0 mm×长度6.0 mm的种植体占40.2%(62/154)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及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