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曲唑和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分析
来曲唑和氯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考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使用来曲唑和氯米芬对子宫内膜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内膜情况以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周期第8d的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雄烯二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于本院就诊的PCOS所致不孕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鹿特丹标准[6],排除男方因素、输卵管造影确认至少一侧畅通。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基线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 d开始每日口服氯米芬100 mg,共5d。研究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d开始每日口服来曲唑5 mg,共5d。月经周期第10d时,两组患者开始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卵泡和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低于4mm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2~6 mg/d,直至厚度达到8mm或以上。 最大卵泡直径达到18mm且黄体生成素阳性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IU诱发排卵,并嘱咐注射日和次日同房。注射hCG后2d行多普勒超声检测是否排卵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卵泡期、注射hCG日患者的激素变化情况,E2、LH和T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法测定,雄烯二酮(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HCG日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颈粘液评分(Insler评分[7])和成熟卵泡数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 [3]Legro RS, Arslanian SA, Ehrmann DA,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3, 98(12): 4565-4592.
[4]Elguindy A, Hussein M, El-Shamy R. Early Clomiphene Citrate for Induction of Ovula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2013, 9(12):418-422.
[5]Legro RS, Brzyski RG, Diamond MP, et al. Letrozole versus clomiphene for infertility in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2): 119-129.
[6]Eshre R.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ertil Steril, 2004, 81(2): 19-25.
[7]葛秦生.临床生殖内分泌学: 女性与男性.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8]Nitzschke ME, Ruvalcaba LA, Stetson SJ. Alternative treatment approach based on clomiphene citrate for patients with low ovarian reserve. IVF Lite, 2014, 1(1): 17.
[9]Casper RF, Mitwally MF. Use of the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ol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Clin Obstet Gynecol, 2011, 54(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