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艺术发展与创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筝艺术发展与创新

浅谈古筝艺术发展与创新   摘 要:古筝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我国悠久的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主要回顾了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发展创新的方向,以期古筝艺术得以承续 关键词:古筝艺术;发展;创新 0 引言 古筝的历史久远、底蕴深厚筝,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到流传,距今已有近3000年。古筝是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音色浑厚明亮、优美华丽,既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细腻委婉的情调,又能抒发慷慨激昂、气贯长虹的豪情。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古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古筝艺术在与各地的民间音乐形式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各地音乐之精华,形成了众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筝流派。这些流派在演奏技法、艺术风格和记谱方式等方面各有千秋,充分显示了古筝艺术的丰富性。我国古筝艺术发展繁荣,涌现了山东筝、河南筝等流派,他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独立存在;既相互借鉴,又不失各自独立的风格 1 古筝艺术的发展回顾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筝最早起源于筑,到了汉代逐渐演变成一件与瑟相似的乐器。目前所知关于古筝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史记“夫击瓮叩击,弹筝搏骸,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古筝在秦国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最为流行,因而也有“秦筝”这一别称。汉晋时期古筝开始设有十二弦,主要采用的是大食两指的原始的弹奏技法。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唐朝时为十三弦,明清为十五或十六弦,然而弹奏技法却并没有较大的变动。发展到20世纪,古筝增至十八弦、二十一、二十五等多种形式,弹奏技法也有诸多创新,也形成了诸多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之态 1.1 20世纪50年代 我国著名的古筝教育家曹正于1950年到东北音乐专科学校设立了古筝专业,此后在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开始相继设立古筝专业。他在继承传统筝曲,挖掘、整理方面做出功不可没的业绩,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将古老的工尺谱翻译整理成简谱,使传统筝曲得到广泛传播普及,他将古筝民间化的口传心授教学模式上升到理论研究,为中国古筝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20世纪60年代 经过50年代前人的辛苦耕耘,在这一时期高校培养的古筝毕业生开始走向社会。他们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外音乐文化,综合各派筝艺的优点,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新一代古筝演奏家把所学到的西方作曲技巧和钢琴演奏手法注入了古筝创作和技巧表现。以王昌元为代表,出现了《战台风》这一优秀筝曲,它运用了大力度的扫摇、双手快速扫轮等高难度技巧,刻划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的惊天壮举,使筝这一古老典雅的乐器表现出气势磅礴、坚定有力的艺术形象,丰富了古筝的音乐性格。他们积极的从事演奏活动,从此古筝艺术在更高层次上返回民间 1.3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古筝创作开始注重音乐内涵,以深层次地刻画内心细腻情感为表现内容。如周延甲的《秦桑曲》曾获中央电视台“山城杯”比赛创作一等奖,曲云的《香山射鼓》曾获香港亚洲音乐艺术节优秀作品奖,他们借古筝韵味这一特点,表达人物内在的感情,使古筝艺术更加意境而富有内涵 1.4 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古筝教育进入普及阶段。50年代全国筝人不过千人,时过半个世纪,学筝人数已有几十万人。业余学筝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出现了全国性的古筝考级,用以检验个人的学筝水平。并且,全国各地的筝艺社团、古筝交流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为古筝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5 20世纪90年代 这一时期古筝艺术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筝曲创作和演奏技法繁荣发展,新作品层出不穷。如《黔中赋》《幻想曲》《箜篌引》等,随着现代音乐、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的相互影响,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呈现多样化,促进了古筝演奏技法的变革。1993年的“中国古筝、潮乐艺术研讨会”,全国筝界名家海外华侨及港台地区的筝人等大都应邀出席,对扩大对外交流,把古筝推向世界有着特殊的意义 古筝艺术在近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火如荼的古筝普及教育,各种学术会议、期刊、学术专著都对古筝的演奏技法、教育课程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古筝虽然是门古老的艺术,却散发了现代的活力。古筝艺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恰如一曲交响奏鸣曲的展开部在辉煌的高潮中持续发展,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古筝艺术的精髓,还要积极开拓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之路 2 古筝艺术的创新之路 艺术的生命在于变化,在于创新,发扬传统和锐意创新是繁荣古筝艺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蕴含着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认识,也蕴含着继承与创新的方法。所以古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