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3 兰亭集序教案 语文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3 兰亭集序教案 语文版必修1
【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脍炙人口。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的确值得探讨研究。笔者以“文言相融相生”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晤言”相结合,另辟一条文言教学蹊径。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因言释文”)
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
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 “文质双绝”。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审读课题
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
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 故列叙时人。
(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的区别;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铺垫。)
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
1.朗读课文,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的?(或者问: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个由乐到痛再到悲的过程。作品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来建构的。
接下来具体研读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三种不同情感的。
(1)第一部分
提问: 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最好用原文回答。
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
师生共同研习如下: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
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暮。)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解释词语并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
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把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补充“流觞”一词:江河发源处水浅,仅能浮起酒杯。后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作一段宴会场景描写,然后与原文比较,从中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文化意味。
明确:看到这幅图,我们仿佛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那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他们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还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汇集此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只有春风才算得上惠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学生翻译此句,并分析“俯”“仰”所指,同时体会这两个骈散结合的句子。)
小结: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的确,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诗人和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情致化之景,是主客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人的精神品格。
(2)第二部分
人们常说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在、酣畅淋漓。为什么这一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
提问:接下来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明确:“痛”。那么是痛心、痛惜还是悲痛?先不忙回答,看看作者因何而痛?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1 落日教案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2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2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2 谈中国诗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唐山大地震同步测试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4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同步测试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4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3 唐山大地震教案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4 外国诗二首课后知能检测(一)语文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4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案(一)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2 项脊轩志教案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3 兰亭集序同步测试 语文版必修1.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哈姆莱特(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报任安书(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城南旧事(节选)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段太尉逸事状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 粤教版必修5.doc
-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综合检测 粤教版必修5.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