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海底城市”的心灵觉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临“海底城市”的心灵觉醒.doc

身临“海底城市”的心灵觉醒   在青藏高原,有大约7200处冰川正在加快退缩和消融,高原湖泊骤减,茂盛的草原变成了荒漠。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冰川,近30年来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大河流域逢干旱季节面临枯水的危险。   南极地区半数以上的冰盖正在融化或消失,北极冰川体积减少了二至三成,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使各沿海城市,尤其是人口密集、物产丰饶的三角洲地区濒临灭顶之灾的威胁。   去夏全球6.9万个地区高温破历史纪录,前所未有的热浪席卷欧洲北美,干旱蔓延美国60%以上土地,熊熊野火使920万英亩土地变为焦土。今夏高温烧烤中国三分之一陆地面积,热浪猛袭19个省份。   全球气候变暖破坏着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平衡,北极冷空气向南流动,冬季中国和欧美极端低温的寒潮、暴雪天气增多。   气候暖化加快陆地物种灭绝,虫害蔓延,传染病由南向北扩展的可能性增大……   这是我们从电视节目见到或亲历的情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气候变暖的恶果令人触目惊心。然而,当我们进入上海科技馆巨幕影院观看3D影片《最后的珊瑚礁——海底城市》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潜入海底,惊异地洞见碳排放鲜为人知的另一种后果——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的毁灭。   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珊瑚世界,栖息着世界四分之一以上的海洋生物,其中软体动物的种类远远超过了鸟类、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总和,是堪与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媲美的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珊瑚礁为沿海百余个国家的居民提供海洋水产品和新药材、旅游休闲、抗御暴风巨浪侵袭的海岸防护。据估计,珊瑚礁每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   珊瑚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色彩?原来,珊瑚虫体内生活着的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养料,同时赋予珊瑚绚丽的色彩。然而,当海水温度升高,海藻被迫离开珊瑚虫,珊瑚虫就失去了鲜艳色彩,变成了白色,渐渐饥饿而死。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年份之一的2002年,约有60%的珊瑚礁发生白化。值得警觉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海洋吸收了93%的热量,海温不断升高对珊瑚礁是致命的威胁。   影片接着警示:珊瑚礁面临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为了满足能源需求而每秒钟向大气中排放的761吨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一溶解到海洋中。随着二氧化碳不断地溶解到海水中,与海水反应之后形成碳酸,使海水越来越酸化,依靠吸收碳、钙和海水中其他矿物质来生产骨骼的珊瑚生长过程会减缓,骨骼强度越来越差,整个珊瑚礁会变软、变脆,然后消失。据估计,世界20%的珊瑚礁已被严重破坏,50%的珊瑚礁接近崩溃边缘。影片警告:“珊瑚礁的消失速度是雨林的5倍。”工业革命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约为280ppm(百万分之)。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80ppm,2010年超过387 ppm,2011年超过392 ppm。令人惊愕的是,今年5月设定全球基准的夏威夷监测站,测得二氧化碳浓度已上升到400ppm,达地球200万年来大气含碳量最高水平。而联合国气象组织设定本世纪控制地球增温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极限是450 ppm。如不遏制“高碳”排放势头,21世纪末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两倍于工业化以前的浓度的560ppm,有着2.5亿年生命史的珊瑚将会全部消亡。片名中“最后的”三字颇有警世意味,道出了珊瑚礁当下岌岌可危的命运。   影片编导为强化“最后的”意味,还设计了精彩伏笔:一开头回放了1946年起美国在太平洋岛屿比基尼珊瑚环礁附近进行20多次核爆炸的历史镜头,接着映现出停止核试验50多年后,比基尼珊瑚礁自然修复又获重生的奇迹。影片以此为铺垫,让观众感悟到,今天大范围海洋温度和海水酸化,使全世界的珊瑚礁面临比局部核试验更大的威胁。拯救珊瑚礁,人类只有最后一次历史机会。   影片最独到的创意,是将珊瑚礁比喻为“海底城市”,又将其与人类聚居城市的镜头反复切换进行类比。一代代珊瑚虫繁衍生长,以其骨骼为建材,构成了绮丽的水下建筑,建造出各种海洋生物聚居共生的“海底城市”。影片以航摄的宏大视野,展示人类和珊瑚构造的“两种城市”都改变了地球。看,随着海平面的起伏,露出水面的珊瑚礁变成了岩石岛,或又隆起为崖壁与山脉。全世界的石灰岩地层大多数是由造礁珊瑚创造的。珊瑚产生的礁灰岩甚至被用在了纽约帝国大厦外墙上。“珊瑚礁改变地球是过去数千万年的事,而人类城市改变地球仅仅是过去千百年的事。”影片使人联想到,最近几十年人类的城市化浪潮加速扩张,不仅大规模地改变着自然地貌,而且加剧了气候和海洋的灾害性变化。城市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占全球能源消费的75%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0%。影片中出现的高能耗摩天大楼林立的“天空城市”形态,挤满城市道路的燃油车流,“不夜城”景观照明使星月暗淡无光…… 都市奢华的高碳生活方式正在全球蔓延,不仅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