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讲座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讲座课件

目 录 第一节 中药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一)产地 产地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 原因是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等自然条件不同,特别是土壤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所以就形成了某一种药物以某一地区产的质量最好,我们称之为“道地药材” 。 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如四川的贝母,川芎,续断。云南的三七、茯苓,宁夏的枸杞,山东的阿胶等 。 二、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增强药效 3.改变药物性能 4.利于制剂和贮存 5.便于服用 三、中药性能 一、四 气 二、五 味 三、升 降 浮 沉 四、归 经 五、毒 性 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准。 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三、中药性能 药性寒热与治则 因药性寒热与病证寒热相对应,故药性寒热与治则密切相关。《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都指出了药性寒热与治则的关系。 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二)五味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1.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 泄、燥湿等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 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另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 “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升,即上升、升提; 降,即下降、降逆; 浮,即上行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下行泻利。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 2. 从药性方面来说,药味辛甘,药性温热,大都是升浮药。药味酸、苦、咸,药性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从药的质地来说,凡是花叶皮枝,以及质地轻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贝壳类以及质地重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归经——药物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药。 三、中药性能 学习和应用归经理论时需要注意两点: 1.不要将中医的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解剖学混为一谈,两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都不相同。 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五)中药毒性 1.毒性分级 (1) 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草乌、川乌、马钱子等。 (2) 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 (3) 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中毒原因 (1) 剂量过大 (2) 服用太久 (3) 炮制不当 (4) 配伍失误 (5) 制剂不妥 (6) 外用失控 (7) 误食误用 四、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1.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 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 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 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 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 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 称相畏。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 作用的配伍叫相杀。 (6)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 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 恶。 (7)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 应或副作用,即谓之相反。 2.七情配伍关系 (1)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药效; (2) 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3) 相恶是一种药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种药物的 功效; (4) 相反是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