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DOC 30页).doc

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DOC 30页).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DOC 30页)

山西统计信息网  在现代经济中,农业产业化归根结底就是扩大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在农业或农村领域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接轨。这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基础方面,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途径和基本措施。了解和掌握农业产业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关系,对于政府正确进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领导下,我们以“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关系”为题,对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山西农民收入增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农业产业化的一般理论,我们的研究基本上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该课题从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方面着手进行,这些主要方面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收入变化的决定因素、发展结构变化关系及其规律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调查掌握的资料,对山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做出总体判断,并提出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最为可能的空间。 一、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和主要特点 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的分析,确定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山西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索农业产业化的演变规律,为课题的整体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支持。 (一)制约我国及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业呈现“四低一高”的特征,即农业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面临的交易成本高。这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农业商品化程度低,许多地区的农民家庭仍然停留在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状态,这种状况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低,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特别是影响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一体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使得主产地的农产品价格极大低于非主产地的价格,严重影响了主产地农民的收入。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不仅从生产方面减少了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同时也从消费方面相对减少了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于初级农产品大部分属于生活消费必需品,其消费的收入弹性比较低,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食品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对初级农产品的数量需求并不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而导致部分初级农产品在低消费水平下的供大于求,价格下滑,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组织化程度低,使农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一种不利的交易地位,这是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农民作为一个初级产品提供群体,其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的特点,使之在市场交易中总是处于一种不利的交易地位。 从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看,这些特点在我省尤为突出。到目前为止,我省农民的文化程度虽然基本上都高于全国和东、中、西部的平均水平,但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却基本上低于相应的平均水平。这不仅说明其组织化程度低于相应的平均水平,而且说明真正用于农业的文化也低于相应的平均水平。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到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迄今为止只有40%到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有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只有0.8∶1。 据美国农业部2002年出版的《农业实况》(FactBook2002)一书所述,目前美国人的食品消费支出中,有80%是用于农产品产后的集散、批零销售、运输、加工、广告、包装、餐饮服务等费用。在整个90年代消费者增加的食品支出中,约有92%是增加在农产品产后各种营销服务费用上。因此,延长产业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 (二)我省的基本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十多年间,山西省委、省政府围绕山西农业结构调整,确定了雁门关畜牧生态经济区、东西两山干果杂粮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蔬经济区三大区域布局,突出发展小杂粮、干鲜果、草食畜和反季节蔬菜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推行“举龙头、搭桥梁、建基地、带农户、促增收”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均获得长足发展: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领域逐步拓宽,经营组织数量迅速增加,龙头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程度迅速提高,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特色经济的规模化优势正在凸显,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正在形成。 1.总体发展水平 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由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探索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资产规模不断增大,涉及领域拓宽。 据调查统计结果,截至2006年底,全省各类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有3239家,其中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