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摄影绪论

绪 论 第二节 摄影魅力与贡献 4、使人类认识事物传播信息的手段以及行为方式发生了 彻底变化; 第三节 摄影器材 按外形构造分:有座机、外拍机、手提照相机。 按自动化程度分:有内测光式、外测光式、自动化测光式照相机。其中, 自动化测光式照相机又有快门优先式、光圈优先式、程序式或双优式。 按使用的感光片分:单页片、120、135等照相机。 按取景方式分:有平视取景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机背式取景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 按记录介质分:有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 按相机档次:分为傻瓜、业余、准专业、专业相机 第四节 摄影发展史简介 三、摄影技术的发展 1、感光材料与记录载体的革新: 第一节 摄影的概念 一、摄影的狭义概念 二、广义的摄影概念: 1.从拍摄用光光谱成分的角度; 摄影是一种艺术形式 首先,摄影者使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形象,在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形象的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了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客观上起着社会教育和美化生活的作用,是一种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 其次,摄影者在拍摄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造型形式,以及处理题材和情节的方法并以其它造型艺术中得到了丰富的营养。所以说,是一种艺术方式。 1. 摄影的萌芽──小孔成像 提起摄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照相机和胶片。但作为照相机的前身──“暗箱”,早在摄影发明之前的几百年前,就被画家用来作为绘画的一种工具了。1558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画家乔万尼.波尔塔(Giovanni Parta,1538-1615)对用暗箱绘画作过如下描述:把影像反射在放有纸张的画板上,用铅笔画出轮廓,再着色,就完成了一幅画。这种方法很简单, 即使不会绘画的人,也可以使用这 种装置。 1. 银盐变黑现象 某些物质经过阳光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发生变色现象,如皮肤晒黑、衣服褪色等。对此,人们早己有所察觉。中国古代书籍中也有许多记载。如宋代文人苏轼所编撰的《物类相感志》中记述了“盐囟窗纸上,烘之字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盐卤中含有卤化银或其他金属卤化物。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银盐变黑现象的文献。 2. 德国医学教授的研究 德国医学教授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J.H.Schulze)也曾发现了银化合物的光敏特性。1725年,他在制造磷时,将石灰粉末与硝酸银混合,置于玻璃瓶中。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放在窗口的玻璃瓶中的混合物被日光照射的一面变成了黑紫色,未受光的一面仍是白色。为了进一步证实银化合物的这种光敏特性,他用挖空字形的纸把烧瓶盖住,结果在白粉混合物上清晰地出现了黑字。 3. 感光成像的研究 17世纪末,一位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韦奇伍德(Wedgwood)将不透明的树叶、昆虫的翅膀等物品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放在太阳下曝晒后,取下树叶时出现了非常优美的白色轮廓图案,制作出“阳光图片”(Sun-picture) 。但是他没能找到将“阳光图片”固定下来(即定影)的办法,因此,受光后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很快也变黑了优美的图案随即消失。但他的功绩在于证实了感光成像的可能性。 4. 日光摄影法 1745年,法国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Niepce,1765-1833)因不善于绘画,就想创造一种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他采用了一种受光而硬化的材料-“犹地亚沥青”,这种沥青受光后会变硬,未受光部分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薰衣草油溶液中。尼埃普斯将沥青溶液涂在锡与铅等金属的合金板上,用浸过油呈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涂层上曝光,结果受光部分变硬,因黑线条遮挡而未受光的部分用薰衣草油洗去后露出金属板,于是,在较暗的金属板上呈现出了与原稿相似的正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摄影法”(heliography)。1826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合金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世界上第一幅永久保留下来的经感光而成的图像。 1. 达盖尔摄影法的诞生 1833年,达盖尔用铜板,表面镀上银,然后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处理,使铜板上形成碘化银。碘化银的感光性能好,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约为30分钟。一天,达盖尔正在用一张装在暗箱里的镀银铜板“拍照”,天气突然变阴,无法继续感光,他只好将这张感光不足的铜板存放在柜子里。三天后,取出铜板观察,发现照片比过去更清晰了。后来经过试验证实,是水银的作用加强了影像的显现效果。于是达盖尔又掌握了用水银蒸气与铜板上曝光过的碘化银进行化学反应的“显影”方法,使受光部分与水银化合成汞合金。这种有光泽的汞合金,就成了影像中的明亮部分;未受光的碘化银分,没有汞金生成,而被达盖尔用硫代硫酸钠溶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