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监测,寄给祖国的“数据明信片”.docx

十年监测,寄给祖国的“数据明信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年监测,寄给祖国的“数据明信片”

10年监测,寄给祖国的“数据明信片”——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十年回顾  中国绿色时报1月2日报道 数据可以很简单,让我们了解一个现象;数据可以很复杂,使我们发现背后的问题;数据可以很有力,给我们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0年监测,为祖国寄来一张张“数据明信片”,记录了我国生态林业的建设步伐,描绘了民生林业的发展轨迹,见证了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灾害过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恶化的状况,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我国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进展如何,政策是否得到落实?2003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4项重点工程,旨在及时发现工程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评价工程取得的成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0年监测结果表明:各工程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工程建设对民生改善的贡献日益显现。  真实记录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历史轨迹  截至2013年底,林业监测点业已涵盖全国27个省(区、市)的171个县、37个森工企业、40个保护区、79个林场、278个村、1656户。10年间,从这里发来的“数据明信片”,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4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0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制定了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调减木材产量,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等建设目标。  从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37个监测样本森工企业监测结果看,从1998年试点到2012年底,样本企业累计营造公益林183.25万公顷,木材产量比1997年减少了581.48万立方米,年均调减率为10.59%,森林管护实现经营区全覆盖。与工程实施前相比,样本企业施业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55个百分点。对44个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样本县跟踪监测显示,截至2012年,样本县森林管护面积830.5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11%,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41.14%,比1997年提高9.43个百分点。  如果说天保工程一期的建设目标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那么2011年天保二期已转变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工程启动以来,37个监测样本工程区林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样本企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占应参保总人数的比重分别达到85.18%、92.27%、100%、98.85%和98.55%。44个样本县在岗职工每年有一半以上参与森林管护;累计一次性安置5108人,占工程实施前在册职工的31.88%。  为解决重点地区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2000年国家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监测显示:1999年到2012年,100个退耕还林工程样本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04.71万公顷,占全国任务的10%左右。截至2012年底,样本县退耕还林原补助、二期补助以及补助到期面积比例分别为19.42%、70.44%和10.14%。自2008年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样本县累计完成基本农田改造29.99万公顷,占样本县耕地面积的5.61%,发展油茶、果业、中药材等后续产业30.73万公顷。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带动下,与退耕前比,样本县木材产量增长62.23%,干鲜果品产量增长158.26%。  为减轻京津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国家2002年正式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到6个省(区、市)的138个县(旗),林业建设内容新增工程固沙措施。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到2012年,21个监测样本县累计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21.28万公顷,退耕还林91.13万公顷。2012年,工程区新造林保存幼林面积21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6.45个百分点。样本县扬沙次数、扬沙日数和形成沙尘天气日数分别减少37.89%、35.21%和43.88%。  为拯救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国家2001年12月正式启动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监测结果显示,2001年到2012年,40个样本保护区完成保护站、野生动物救护站等602处、科研宣教用房7.78万平方米、栖息地改良3.25万公顷等建设任务。工程建设10多年来,40个样本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有所增加,种群规模扩大,有16个保护区新发现野生动植物物种(野生动物增加14种、野生植物增加21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