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传入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影响.docx

玉米传入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传入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转) 玉米传入对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影响 佟屏亚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韧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学发掘和古籍记载,中国种植水稻 的历史已有7000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稻粒),种植粟谷的历史已有6000 年(陕西半坡出土的新石器代的谷粒),种植小麦历史也有4000多年(安徽毫县出土的麦 粒),等等。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子孙依靠被称为“五谷”的水稻、小麦、谷子、高粱、 大豆以及其他杂粮作物的哺育,世代延续,繁荣昌盛。 玉米在16世纪初传入中国.自从这位美洲来客跨上神州大地之后,立即以它巨大的 顽强适应能力和备荒救饥的食用品质迅速在南北各地安家落户。清代乾、嘉年间,玉米得 到广泛传布.道光年间,玉米已发展到与五谷并列,跃升为“六谷”的地位(包世臣《齐 民四术》):而且在广大丘陵山地后来居上,成为“恃以为终岁之粮”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远山地迁徙,从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最初开垦的多是抛荒之地,即原已有主的田地,进而垦殖原荒,实际上就是向荒山野岭进军,广辟农田。大批流民涌入山区,伐林垦山,在山径险恶、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搭栩居住,被称为“客民”或“栩民”。特别是在川、 陕、甘、鄂的丘陵山区,移民伐林垦荒种植玉米,或以玉米取代比较低产的糜、粟、掺子 等作物。清代乾、嘉时期大规模地垦殖,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据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 《辰州府志》记述,包谷“既种,二三年则弃地而别垦,以垦熟者晓瘩故也.弃之数年, 地力既复,则重垦之.”乾隆四十八年陕西《询阳县志》记述:“苞谷既种惟需雨,一侯 其长,别无培护,安稳时,每市斗仅值三十文,市斗较仓斗一倍有奇,中人日食需钱数文 即无饥矣。故熙熙攘攘皆为苞谷而来也。数年地差,别又转徙而之他州属。”嘉庆六年张 鉴等著《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述:“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 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又据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壬辰卓秉恬 奏陈:“据称,由陕西之略阳、凤县,东经宝鸡等县,至湖北之郧西,中间高山深谷,统 谓之南山老林:由陕西之宁恙、褒城,东经四川之南江等县,陕西之紫阳等县,至湖北文 竹山等县,中间高山深谷,统谓之巴山老林。老林之中,地方辽阔,宜种包谷、荞豆、燕 麦,摇粮极微。客民给钱数串,即可租种数沟数岭。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 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垦荒种地,架屋数椽,即可栖身,谓之栩民.”((清宜宗实录》 卷十)。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贵州(安平府志》记述:“伐木山在西堡南六十里,山 高而广,林深木蔚,斧声终不绝,今皆垦种包谷。”江西《广信府志》记述:“包粟,又 名珍珠粟。蒸食可充饥,亦可为饼饵.土人于山上种之,获利甚丰.”湖北《鹤峰州志》 记述,道光年间,“邑产包谷,十居其八”,“山农无它粮,惟藉此糊口”。贵州《遵义府 志》记述:“包谷杂粮,则山头地角,无处无之”,“民间赖此者十之七”,等等. 玉米的引进和种植无疑缓和了人口急剧增长对粮食需求的矛盾,所以在引进后不太 长的时间内,在西南和南方广大丘陵早地迅速上升至主粮的地位。例如在陕南地区兴安州 所属六县,“川楚间有欠收处所,客民就食前来,旋即栖谷依岩,开垦度日。而河南、江 西、安徽等处贫民亦携家室来此认地开荒,络绎不绝,是以近年户口骤增至数十万。”(严 如嫂《三省边防备览》)。随着玉米的垦殖,清代中期陕南六县人口以23%的年均增长速 度,由原来的50万左右骤增至380万,这就进一步迫使流民砍伐林土,扩大耕地,以乱 垦滥种、广种薄收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幻。 第二,玉米适应性较强,即使在丘隆早地、斜坡陡崖亦能生长,垦荒殖稼扩大了耕 地面积。 宜农土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和农作物类型和品种有密切的关系。此地宜种此 种作物并不一定适种彼种作物,此种作物不宜种于此地并不见得不宜植于彼地.一种适应 性强的农作物的引进,必然扩大宜农土地的范围。玉米引入后首先是以“救荒作物”为 人们所赏识。清代李拔在《请种包谷议》的奏书中,极力推崇扩大种植玉米,说玉米“但 得薄土,即可播种”;对土壤要求也不严格,“乘青半熟,先采而食”,能济青黄不接;“大 米不耐饥,包米能果腹”:与水稻、小麦相比,玉米“种植不难,收获亦易”;与甘薯相 一61一 月沁月匕 二 2的1月卜j官2期· 此,与大麦之用相当,故夏收视麦,秋收视包谷,以其厚薄定岁丰歉。”当地许多“商人 操奇赢厚赁,必山内丰登,包谷值贱,则厂开愈大,人聚益众;如值包谷清风(歉收), 价值大贵,则歇厂停工”。 垦荒殖稼使土地资源得到利用,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度的破坏 我国劳动人民在极为艰苦的自然条件下,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简单粗笨的劳动工具, 披荆斩棘,垦荒殖稼,使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大片的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玉 米传入后所发生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