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神病康复的博客.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病康复的博客

精神病康复的博客 懒乱疑呆定性,中西结合施治 (2009-07-31 12:52:11) 《湖南中医杂志》李俊章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我们祖先就对精神病有过记载。《尚书·微子》中有“我其发出狂”一句,表明殷代已有“狂”这种病名。“狂”在病态方面的表现是发痴、放荡,即通常所说的 “疯疯癫癫”。此外,在《诗》、《易》、《礼》、《左传》《荀子》、《韩非子》、《史记》等书籍中对精神病的病态表现,也有片断的描述,如《荀子》中的“解蔽篇”中说“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惑忽间疑玄之时正之,此人之所有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这里所说的无中生有即是幻觉。这些非医学古籍中的片断散记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先秦时期就对精神病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而中医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精神病的重视。 ????? 到了秦汉时期,中医基本上确认了精神病,这一时期的医学典籍——《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都可找到记载。如《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奔豚、脏躁和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不寒,如热不热,口苦,小便赤,得药则剧吐利)。历代中医先贤对这一比较难治的疾病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在《脉经》、《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神医普救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经》、《政和圣济总录》、《济生方》、《活人书》、《华氏中藏经》、《儒门事亲》、《东垣十书》、《丹溪心法》、《医学纲目》、《证治要诀》、《医学正传》、《医学入门》、《证治准绳》、《名医类案》、《景岳全书》、《本草纲目》、《保生秘要》、《石室秘录》、《医学心悟》、《医效秘传》、《杂病源流犀烛》、《医林改错》、《温病条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数十种医学典籍中都可找到记载。把上述中医典籍中有关精神病学知识系统地、取其精华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应该是《中医精神病学》。由此可见中医对精神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 在集古今之大成的《中医精神病学》里,有些先贤把精神病分为癫症、狂症和痫症三大类。中医不同的学派又把精神病中的多种疾病分别命名为“呆病”、“花癫”、“心风”、“风邪”、“谵妄”、“郑声”、“百合病”、“产后癫狂”、“花草药石发狂”、“恶酒”、“情志证”、“失志”、“卑蝶”、“脏躁”、“奔豚”、“梅核气”、“厥证”、“头痛”、“眩晕”、“不寐”、“嗜卧”、“惊悸”、“怔忡”、“健忘”、“痫症”、“夜啼”、“夜惊”、“謇,乞”、“遗尿”等数十种诊断名称。但从中医精神病知识仓库里,是找不到“精神分裂症”这个诊断名称的。 ?????? “精神分裂症”这个病名,是本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布鲁勒提出的。他提出的这一诊断名称和概念被世界各国精神病学家普遍接受。“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的一种疾病,是精神科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所谓“不治之症”。现在看来,是可以治愈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各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脱离现实。该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为9%。,其症状复杂多变。 ?????? 在古典文学书籍中,也能找到许多关于精神病的描述,只是有些写得朦胧,读者不易察觉。例如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对心理变态和精神病的病态有过种种描述:如藕官与蕊官搞同性恋(性心理变态);赵姨娘的“鬼神附体”(精神病学中称之为“人格转换”);妙玉的坐禅入魔(又叫“走火入魔”、“气功出偏”);曹雪芹的生花妙笔还把林黛玉描述成“心因性忧郁症”患者;把贾宝玉塑造成“癔症”(歇斯底里症)患者。尤其是对贾宝玉的歇斯底里性格特点(感情用事,不计后果,任性胡为,好幻想和易暗示性,“行为乖张”、“如傻如狂”)刻画得入木三分。精神性“癔症”在不发作的阶段中,精神功能的缺损现象不会暴露出来,这是“癔症”与许多重型精神病的重要区别。贾宝玉有过三次歇斯底里发作,其表现主要有夸张性,易暗示性。如他在一次发作中,开始只是目瞪口呆,一语不发,当别人看望他时,即刻“满床闹起来”。他一听一个“林”字,就高嚷“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看到陈设的一只金质西洋自行船,便指它发问:“那不是接他们的船来了?”赶紧将船掖在被子里,放心笑道“这可去不成了!”他这回得病是因为紫鹃的一句戏言——“妹妹回苏州去”——而引起的,即受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而诱发的,王太医来看病时说:“世兄这症,乃是急痛迷心……不过一时壅蔽,较别似的轻些”。由此可见,王太医是从精神科方面对他诊治的。当然王太医的精神科医术中不过是作者曹雪芹从历代中医典籍和现实生活中体验积累起来的。我们从中看到了古人对精神病的认识程度,或者说他们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已有相当的建树。 ?????? 可能是以往对精神病认识有局限性,或者是人们有意“真事隐”(曹雪芹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