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doc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仙娥  作者单位: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西 鹰潭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监控的指标。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高,糖尿病已日益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治疗和防治糖尿病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传统的诊断标准是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其只能反映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非酶结合产物,体内葡萄糖可与其缓慢不断结合,并随着血糖变化而变化,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间接地反映血糖浓度改变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全部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确诊患者,其中男69例,女46例,年龄40岁~87岁,平均年龄63.5岁。   1.2 标本采集   抽血要求均按文献[1]要求操作,血糖抽静脉血2 ml于干躁真空试管中分离血清后2 h内检测完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抽2 ml静脉血于EDTA钾盐抗凝瓶中混匀取全血测定。   1.3 试剂与仪器   血糖测定采用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液体试剂盒,每天用罗氏质控血清带点做室内质控,测定值在靶值范围内再测定,仪器为日本Q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方法   己糖激酶法。糖化血红蛋白仪器为法国BIO-RAD diaSTAT糖化血红蛋白仪,试剂为与仪器相配套的法国进口试剂盒,按仪器和试剂盒说明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两变量的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105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9.55±2.53)mmol/L,HbA1c结果为(10.51±3.54)%,经统计学数据处理r=0.98, P0.001,表明 HbA1c与血糖呈正相关,即血糖升高HbA1c也升高。   2.2 105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6.0 mmol/L,n=8, HbA1c升高者为5例,其中9%为2例。血糖值升高但8.0 mmol/L, n=39, HbA1c升高符合率为82%。血糖值8.0 mmol/L,n=58, HbA1c升高符合率为100%,HbA1c升高以7%为准。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HbA1c是血液中葡萄糖游离醛基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间的非酶缩合产物,体内葡萄糖不断与其结合,并随着血糖变化而变化,其结合过程是缓慢持续,且不可逆的过程,其含量高低与红细胞接触的血糖水平,持续时间与细胞寿命的长短呈正相关,可反映患者2个月~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2,3]。   HbA1c是监测血糖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治疗与其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若血糖正常, HbA1c也在6.5%以下,说明血糖控制理想,反之控制不理想,连续监测HbA1c3个月后仍不理想,应考虑改变治疗方案。若HbA1c9%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中105例糖尿病患者除8例血糖水平正常外,其余都明显升高,且伴HbA1C升高,呈明显正相关(r=0.98)。   作者认为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测项目,即使血糖正常也不能忽略糖尿病的存在,可早期诊断糖尿病,是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也可作为人群常规普查健康以发现轻型、隐型糖尿病。HbA1c测定不受饮食的影响,不受血糖浓度的暂时影响,可随时抽血检测,而空腹血糖只能反应瞬时的血糖高低,不能反应过去的血糖水平。故认为HbA1c是糖尿病诊断,估计临床治疗效果,监测治疗适应性及协助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其检测明显优于血糖检测[4]。   【参考文献】   [1]叶应抚.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9.   [2]Pope RM,Aps JM,Page MD,et al.Immunologic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aemoglobin Alc[J].clin chem,1993,10:260-263.   [3]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99.   [4]朱禧星. 糖尿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8-959.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