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斯洛特对哈奇森道德感官的复兴.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斯洛特对哈奇森道德感官的复兴

年 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卷第 期 ( ) 论斯洛特对哈奇森“道德感官”的“复兴”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武汉 ) [摘 要]哈奇森是近代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领军人物,他通过独创“道德感官”等概念提出了独特的道德判 断标准。然而,“道德感官”这个概念却受到了哈奇森身后思想家们的激烈批评,随之便沉寂在历史之中。“道德感 官”真的是无稽之谈吗?当代美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家斯洛特认为并非如此,在他看来,道德感官不仅存在于道德领 域,而且还存在于认识论领域,是情感主义认识论得以诞生的契机。沿着这个思路,通过“共感”一词,斯洛特使 “道德感官”的实际运行原理在伦理学和认识论中得到了“复兴”,并通过这种复兴推动了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发展 和中西哲学思想的对话。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天道论美学;人道论(心性论)美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弗兰西斯·哈奇森( )被誉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 ,“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 理学之父” ,是“苏格兰情感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布莱克斯通曾指出,“哈奇森对哲学的贡献和影 响虽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但这种贡献和影响却非常巨大……所有 世纪深受休谟和斯密影响的道德 学家都愿意追溯到弗兰西斯·哈奇森” 。哈奇森创立的伦理学是以情感为内容的伦理学,为了对各类情 感进行道德评价并找到一种道德的情感,哈奇森伦理学必须要找到道德评价的内在机制。在对洛克的“感 官”概念进行高度抽象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美的感官”,哈奇森创造了“道德感官”,并把它视为道德判断 的标准。然而,哈奇森的“道德感官”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受到同时代以及身后思想家的批评,其中反响 最大的是遭受了来自休谟和斯密的批评,由此逐渐消失在伦理学的视域中。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 当代美国情感主义伦理学家迈克尔·斯洛特教授却发现,共感( )就是“道德感官”,无论是在知觉 领域还是在道德领域,共感均能承担“道德感官”的角色与功能,就此而言,“道德感官”的内在运行机制 完全可以沿着共感的路径得到“复兴”。 一、“道德感官”概念的提出 作为一个道德情感主义者,哈奇森不仅把道德的基础建立在情感(普遍而平静的仁爱)之上,而且更 为重要的是,他把道德判断的标准也交给了情感。在哈奇森看来,道德上的赞许和不赞许,不是理性的事 务,而是情感的事务,道德赞许或不赞许的内在机制是一种情感机制。面对众多复杂的人类情感,哈奇森 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哪种情感能有资格对其他情感或受情感推动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为了回答这个问 题,哈奇森创造了“道德感官”一词,认为由“道德感官”所产生的苦乐感可以充当道德判断的标准。为了 论证“道德感官”道德判断的有效性,哈奇森在全部著作中致力于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道德感 官”?第二,道德感官依靠道德知觉进行道德判断的有效性从何而来?一旦这两个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 随之就会确立“道德感官”作为道德判断机制的理论合法性。在《论美与德性观念的根源》以及《论激情和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资助项目:12ZD1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ZX084;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13YJC720011;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资助项目:14ZD012 [作者简介]李家莲( ),女,湖北建始人,土家族,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学道德与文明研 究中心副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哲学博士,主要从事近代英国伦理思想、 美学思想研究。 第 期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