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2
中国民俗文化
前言
目的 风尚 礼仪 习惯 衣食住行
婚丧嫁娶 生老病死 岁时节庆 文化娱乐
宗教信仰
讲授内容
第一章 民俗文化概况
社会基础 表现形式 特点
第二章 中国民俗特征
远古 中古 近代
第三章 中国民俗种类
巫术祭祀 宗教信仰 服饰居住
岁时节令 人生礼仪
第四章 民间禁忌
性别 婚姻 饮食起居 疾病 语言 节令
民俗文化概况
第一节 民俗产生的社会基础
概念
民俗——
人民的风俗习惯。是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
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意识。
民—民间创造,民间通行
俗—下民自我教化,众人传习
民俗学与人类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与民族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与社会学交叉关系
二、民俗的产生
1、人们穷困时借助民俗表达希望与要求。
2、人们富裕时借助民俗表达喜悦与快乐。
要义
1、民间的
风俗
2、传习的
传承习惯: 共同传承,反复遵照
“人相习,代相传”
传承的维持三种因素:
习惯势力 传袭力量 心理信仰
民俗产生的社会基础
各阶段、各地区
1、远古民俗
将自然力形象化——神话、巫术、占卜
对自然力恐惧疑惑——崇拜
目的——保护自己
2、古代民俗
围绕生活,衣食住行等生活事象成为重要内容。
3、近、现代
喜庆活动,增加乐趣
与物质生产水平、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的变化、自然条件相适应。
三、民俗的发展趋向
建立了积极的心理因素:如何保持健康、 兴旺 、丰收 、吉祥、顺遂、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民俗的表现形式
心理的民俗
以信仰为核心,表现为心理活动和信念上的传承。
自然、图腾、祖先的崇拜
行动的民俗
通过各种有形的传承活动体现。
例: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语言的民俗
以语言为手段表现人们的思想、愿望、要求。
例:
神话 传说 故事 笑话 寓言 史诗
第三节 良俗与陋俗
良俗——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的,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对今天的生产生活有利的风俗。
表现
1、迎春 扫房、贴春联、吃年饭 闹元宵、端午节、庆中秋、重阳登高
2、祭祖、扫墓、民俗食品、建房互助
良俗特点——
1)活动多、实用性有活力;2)保存健康有益的东西;3)改进适应性强。
少数民族节日
藏族雪顿节、苗族芦笙节、彝族火把节、
瑶族达努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
朝鲜族荡秋千
陋俗特点——
1)愚昧落后,野蛮,
2)束缚思想,防碍社会进步。
第四节 中国民俗的特点
1、民族性
1)具有东方古国特色 2)多民族性
3)多样性、丰富性、融合性
二、阶级性
三、封建性
四、原始性
五、神秘性
六、实用性
1)巩固强化氏族部落世系;2)预防疾病,给人希望,增强体质,3)活跃生活,促进团结,陶冶情操。
第二章 中国民俗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远古时期
一、原始文化及杂俗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二、生产习俗与女性崇拜
三、巫术与神话
古代民俗
(春秋战国-南北朝)
事鬼神 信占卜 重占验
禁忌与避讳
婚丧娱乐
第三节中古与近代
隋唐宋是重要阶段 喜庆 都市民俗突出,讲究饮食美味,服饰分等级,婚嫁讲程序
元明清 道教势力增长,民间技艺兴旺,饮食包装
第四节现代民俗
封建性减弱,现代性增强,民俗活动程序简化,民俗活动全民性,
第三章 中国民俗的种类
第一节 节日民俗
民间诸神
玉皇大帝、王母娘娘 、观音菩萨、福星、禄星、寿星、财神、门神、
灶君、农神、土地神、药王、八仙、钟馗、东岳大帝、龙王、风雨雷电神、四大金刚、冥司神灵酆都大帝、
黄帝 蚩尤 帝俊 共工 夸父 女娲
轩辕 鲧 大禹 后羿 西王母 后稷 羲和
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炼石补天
黄帝战蚩尤 共工怒触不周山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夸父追日
西王母神话
三皇[伏羲 神农 女娲]
五帝[黄帝 颛顼 帝俊 尧 舜]
夏桀 商汤 伊尹 纣王 周文王
姜子牙 周武王 周公旦
功用-以佛修心 以道养身 以儒治世
行善-普渡众生 轻今生,重来世
养生-重今生,轻来世
汉民族俗神诞
正月初一,弥勒佛,烧香供佛
正月初九,玉皇,道观祭祀
正月十五,天官,燃灯求福
二月二,土地诞,祭社及各种活动
二月十五,花神生日,
二月十九,观音诞
三月三,王母诞,祝诞,求嗣,祈福
四月初八,佛祖诞,浴佛,
四月十八,药王生日,
四月二十八,神农生日
五月十一,城隍诞,庙会
五月十三,关帝诞,祈雨,求福
七月十五,地官生日,祭祀求神消灾
十月十五,水官生日, 求神解厄
春节 元宵节 上巳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鬼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寒衣节 冬节
腊八节 泼水节 火把节 那达慕
现代
元旦、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
儿童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