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剧:洋溢着创造智慧的地方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谐剧:洋溢着创造智慧的地方艺术

谐剧:洋溢着创造智慧的地方艺术 谐剧:洋溢着创造智慧的地方艺术 曲艺源于民间,是有着深厚民间根基并且得到民间百姓喜爱的艺术。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四川是多民族栖居的省份。从汉族到少数民族,天府四川有着丰富多彩的曲种,清音、扬琴、竹琴、谐剧、金钱板、折嘎、百汪、仲谐、亚热阿索、格萨尔仲,凡此种种,这些都是在巴山蜀水中孕育出来的艺术奇葩。其中,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谐剧,秉承着四川人性格中嬉笑怒骂的喜剧精神,闪耀着创造智慧的光芒和艺术审美的灵气,是巴蜀文化对中国曲艺的独特贡献。   一、谐剧之父王永梭   四川谐剧是现代人创造的艺术。70余年前,人称谐剧之父的王永梭(题图)在川南合江县城一次晚会上首创推出谐剧《卖膏药》,从此宣告了这门艺术的诞生。说到王永梭,他是巴蜀艺坛上一个绝顶聪明、德艺双馨的天才。作家流沙河曾有天才是一种病的比喻,在其看来,王永梭就属于害了这种病的人,终其一生,光芒四射,不肯黯然自熄。这个人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纵观其学艺经历,读书成绩优秀,旧体诗做得很好,文学根底厚实,人生阅历丰富,因此,世称王的谐剧、天籁的唱腔、张大千的绘画、谢无量的书法是近百年来蜀中四大艺术天才,绝非偶然。这个人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国立剧专毕业的他有幸受教于洪深、余上沅、焦菊隐、曹禺、杨村彬、张骏祥、吴晓邦、陈瘦竹、马彦祥、吴祖光、沙梅等艺坛大家;他还从京剧、川剧、湘剧等地方戏,从美国奥尼尔的话剧、法国莫里哀的喜剧、德国莱辛的戏剧理论、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和营养,真正是转益多师,博采广收。   身为艺术家,王永梭有相当自觉的创新意识。谐剧是诞生在曲艺和戏剧之间的新品种,是他师承多方又自成一家的独创艺术。评论者谈到他创造谐剧之功时指出,任何创造都是继承,真正的创造就是最好的继承。死守传统,做个孝子贤孙,只有给老太爷送终的份儿,恰恰是最坏的继承。谐剧堪誉为真正的创造,不但从川戏中有所继承,而且上接战国时期优孟衣冠,可谓源远流长(流沙河语),真是一语中的。不仅如此,王永梭还有极其敏锐的感悟能力,勤思考,悟性高,提起笔杆能创作,登上舞台能表演,还能自觉总结艺术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像王永梭这样集编剧、表演、研究于一身而堪称全卦子(全能)的艺术天才,的确不可多得。这个人有执着的从业精神。新中国建立后,他孜孜不倦地在成渝两地不断举办谐剧培训班,为这门艺术培养传承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又招收女弟子,扩大表演队伍,为女演员登台创作适合的剧本(如《三上成都》《春梦姑娘》《第一回》《媳妇》《柜台》《谣言》《卖鞋》《门》等),努力扶持女谐剧。凡此种种表明,他一生都在以满腔的艺术热情和执着的从业精神不断推动着谐剧艺术向前发展。1961年,正当壮年的王永梭在《古七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月十四生日》诗中不无自豪地写道:文章堪自勉,谐剧有人夸。回首三十载,何曾误芳华。他以自己的精彩人生,书写了谐剧的不凡成就。   谐剧是聪明人的艺术,此乃2009年秋季笔者应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邀请,在川渝谐剧优秀人才培训班上做讲座时,多次对学员们强调的一句话。本次谐剧培训班,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四川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系近年在全国范围推行的中国曲协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之一,于2009年9月下旬借中国曲艺之乡在四川省岳池县举行授牌仪式之机举行。这次培训班为时两天,应省曲艺家协会邀请前来授课的老师来自省内外,有从事舞台表演的,有从事剧本创作的,有从事艺术研究的。首讲为相声艺术家姜昆;接下来,授课者依次为笔者、严西秀、包德宾、沈伐。听讲的学员们是活跃在当今巴蜀舞台及荧屏上的青年演艺者。当时,笔者讲座的题目是《当下文化保护视野中的谐剧艺术》,并且以遗产、谐剧、保护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所讲三方面内容;由于题目及时间所限,未能对谐剧是聪明人的艺术作展开论说。在以下文字中,笔者就结合四川谐剧的特点,再来谈谈相关问题,以供同道及读者参考。   二、颇接地气的谐剧角色   作为聪明人创造的艺术,谐剧的笑是智慧的笑。这笑超越简单的生理层面,绝不是四川话所贬低的那种强搔胳肢窝式的浅陋的呵人笑。王永梭讲:笑是个武器,对敌狠,对友和。又说:笑要笑得有意义,要笑得健康;否则,会损害了内容,歪曲了人物(《谐剧简说》。谐剧舞台上的笑,有鞭挞的笑(《黄巡官》)、苦涩的笑(《个人独唱会》)、善意的笑(《在火车上》),不一而足。无论什么样的笑,对于台上艺人来说,本色真实的表演最为重要。晚年的王永梭对此有精到总结:寓情于幽默,何事不滑稽。老来怎评价?本色最相宜。(《拟贺谐剧六十周年》)在中国美学里,本色是一个重要范畴。古人论艺贵本色,尚真情,反对婢作夫人式的矫揉造作,主张天机自动,触物发声(《奉师季先生书》),高扬出于己之所自得(《叶子肃诗序》),认定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传世亦弥远(《选古今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