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人竞赛的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pdf

基于机器人竞赛的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机器人竞赛的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pdf

ISSN 1OO9—3044 E—mail:wltx@dnzs.net.en Compu~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 http://www.dnzs.net.ca Vo1.11,No.16,June2015 Tel:+86—55165690964 基于机器人竞赛的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陈丹丹,张叶,伦向敏,刘寅东 (东北电力大学 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 摘要:以机器人竞赛为载体,该文介绍了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采用 “阶段+模块”的培养模式,“专项训 练式+项 目驱动式”的培4)il手段 ,“自主选择+精准培养”的原则,“先跟踪+后选拔”的过程化考核方法,“免试+加分”的奖励 保障机制,实际应用效果显著,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 关键词:机器人竞赛;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6—0116—02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许多高校都选择了降低课 2培养模式研究内容 程理论学时,同时大幅度增加实验学时比例。比如单片机原 1)采用 “阶段+模块”的培养模式。“阶段”即按学生层次分 理、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这些实验 为四个培训阶段 ;“模块”即按学习阶段分为四个培训模块。培 往往停留在验证性实验的层面上,或仅通过一些计算机软件进 养模式的具体内容设置如表 1所示。 四个模块的核心思想如 行仿真实验而已。然而只仿真不进行实际焊接,学生是得不到 下所述: 第一手实践经验的。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好 ① 基础培训实践模块:主要针对大一新生进行兴趣的培 的手段就是让学生接受实践创新训练。[11 养,属于认知阶段培养 ,培训 内容主要围绕介绍机器人各种比 机器人竞赛作为一项高技术对抗赛 ,由机械设计 、通信电 赛项 目规则,我院参加机器人竞赛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等内容开 子、自动化 、智能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集 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动手欲望。同时可以发 成,涉及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利用 ,是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 现一些优秀学生,以便作为核心队员培养。 而且机器人竞赛具备趣味性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 ② 专业技能实践模块 :主要针对大二学生进行机器人竞 培养学生课外实践动手能力有效的平台。因此如何利用机器 赛专业技能的培训 ,属于提升阶段培养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竞 人竞赛这个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很多高校教学改 赛所需的软硬件技术开展 ,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参加机器人竞赛 革中的一项新兴课题。 的基本技能,如机械设计方面、传感器方面 、电气方面及上、下 1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位机软件编程方面等。 目前我国的机器人竞赛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由中国自动化 ③ 强化培训实践模块:主要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具体比赛 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 Robo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