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别: 姓名: 学号:
2、《论“雅而不高”》学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制作者:邱春美 2013-05-26
【学习目标】
1、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结构、思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体会文章的论证方式,学习议论中展开分析的方法;
3、培养自己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前自学探究】
1、写作背景??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现象,甚至是道德滑坡乃至堕落的现象,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论“雅而不高”》一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顺应时代变化,及时概括地揭示出社会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伪雅”现象,鲜明地指出在物质富有的环境下,应怎样搞好精神软件的建设,使之同步发展。
2、字词积累
高雅:与庸俗、粗俗相对,高尚雅致。指表现受过良好教养的高尚举止或情趣。??扭捏作态:言谈举止不大方,装模作样。??各尽其用:都有各自的用途。??口无遮拦:说话毫无顾忌。??捉襟见肘: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多用来比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这里指修养欠缺。捉襟,整理衣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见,同“现”,露出。??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矫,把弯的变直。揉,把直的变弯。??相形见绌(chù):相比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匮乏:(物质或精神)缺乏。
??
【导学过程】
一、释题:“雅”为何意?“不高”为何意?题目为何意??
“雅”,高雅。“不高”,不高雅,不文明,亦为低俗。题意为:论“高雅而低俗”的现象。二、研读课文
1、文意释疑:?
“实证” —— ?实际的证明?。?????????????????????????????
“两张皮” —— 把本该统一的东西搞成对立的两方面。
“一张皮” ——??把本该统一的东西再统一起来。
2、找出作者的观点。
“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 “雅”搭界。
3、作者写作此文时关注了哪些社会现象?
A、自选超市,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
B、空调车上,抽烟或摆弄臭脚;
C、公寓楼内,大吼大叫;
D、出行轿车,一路车笛长啸;
E、档次品位常挂嘴边,洋话国骂各尽其用;
F、遮口剔牙,却烟雾喷人;
G、雅兴高歌,却出粗口。
4、这些社会现象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A—D四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体现我们物质文明的硬件建设上去了,而体现我们精神文明的软件建设还是落后,也就是软硬“两张皮”;
E—G三种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们有些人表面上很文明,但一些日深月久的陋习仍然暴露无遗,也就是表里“两张皮”。归纳起来,就是“雅而不高”,就是人们的修养、素质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
5、这种社会问题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A、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
B、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
6、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方法在哪?
要解决这种社会问题,就得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其首要条件是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必须协调一致。
7、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一部分: 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从两方面论证它的存在(中心论点)。
1. 硬件(物质条件)“高雅”,软件(精神文明)低俗。
2. 外表“高雅”,言行低俗。
第三部分:论述如何解决“高雅而低俗”的问题。 (练习找中心句)
1. 要从增强文化底蕴入手。
2. 让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
本文思路:
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现象即中心论点)——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逐层论证它的存
在)——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从两方面着手)
8、课文中反复提到“雅”“高”“俗”三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A、 “雅”是指各种体现物质文明进步的现象和事物。“高”是指高尚的、文明的行为和风尚。“俗” 是指粗俗的、平庸的道德行为和修养。
B、三者的关系是:“高”“雅”之间可以是“高”“雅”并举,也可以是“雅而不高”;“雅”“俗”之间可以是“俗中大雅”,也可以是“雅得太俗”。衡量的标准是看人们的文化底蕴如何。
9、作者从哪些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A、作者从两个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一是从硬与软“两张皮”来论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雅高分离”;二是从表与里“两张皮”来论述某些人的表面现象和内在修养的“雅高不一”。
B、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10、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2.看云识天气.doc
- 22.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doc
- 22.富饶的西沙群岛.doc
- 220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docx
- 22、有趣的中国文字.doc
- 22、跑进家来的松鼠.doc
- 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doc
- 22个国审玉米品种档.doc
- 22岁女孩子应该懂得.doc
- 22条今生必看文字.docx
- 2024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第1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 酒店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doc
-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考点归纳.docx
- 酒店管理体系对应表.doc
- 2024年高考政治母题题源系列专题33人生价值含解析.doc
- 酒店管事部工作程序与标准.doc
-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5.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练含解析.doc
- 酒店管事部各岗位职责与规章制度.doc
-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含解析.doc
- 2024年高考历史艺体生文化课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30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