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 置身于文本情境,揣摩人物的对话与心理,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语调、速度。
2. 尝试探究性的多角度的阅读
【过程和方法】: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文章的主旨。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获得对人生的启发与感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并能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课文导语。
导语中说这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为什么隔了57年,65岁的作者还要记述这段经历呢?“其中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二、整体感知
1.默读
要求默读的速度为每分钟300字,慢慢加快为每分钟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读好,行吗?
默读后请同学们复述课文。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
2.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发生在什么时候?
爬悬崖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
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3.把课文分成“冒险”、“脱险”两部分,四人小组组内试讲,全班推荐2-3人上台复述,并即使点评。
明确:复述要求“响亮流利、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明确:同学用这样的句式复述“我讲述的部分是—————我的讲述完了,谢谢大家”“我的点评完了,谢谢。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5.朗读训练
?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讨论课后练习二
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三、语言运用
(1)时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直牢记着_______________叫我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训诫。
(3)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攀爬。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啜泣。
(5)_________________正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五.作业: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片段或短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