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细菌性感染与免疫.pptx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细菌性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思 考;感染:病原体(细菌)突破生理屏障、侵入宿主机体,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是病原菌与宿主在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现象。 致病菌:侵入宿主机体并能引起感染的细菌,称为致病菌,又称病原菌。 传染:病原菌从一个宿主(经时空转换)到另一宿主体内并引起感染的过程。 非致病菌:侵入或入住宿主机体但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细菌,又称非病原菌. 条件致病菌:侵入或入住宿主机体后,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可致病的细菌,又称机会致病菌.;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具复杂结构大分子物质,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先天性或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 后天或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抗感染免疫:微生物侵入宿主机体后,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感染免疫应答,以抑制或避免微生物致病作用的过程(免疫防御)。;感染与免疫;主 要 内 容;(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人体各部位正常细菌数量 ;部位;有关正常菌群的研究——微生态学;微生态平衡:机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方面形成了某种相互可接受、容受的常态模式,与其共同存在的环境(狭-宿主,广-外界环境)之间形成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状态,并处于动态过程中以维系机体的生理状态。;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健康青年粪便涂片;微生态失调:当宿主(免疫、内分泌、营养、代谢等)、正常微生物群(种类、数量、寄居部位等)或外界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即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为微生态失调;最常见的是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调主要原因;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条 件 致 病 菌;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致病性(pathogenicity) :细菌能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又称病原性。 毒力(virulence):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感染量( ID50 )表示 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实验动物或组织培养细胞半数(50%)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剂量。; 细菌的毒力物质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 宿主的免疫力;I 细菌的致病性;1、侵 袭 力;类别 ;(1)黏附素(adhensin);有菌毛的细菌;黏附机制;细菌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黏附素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决定了感染的组织特异性。 不同的配体与不同种的宿主结合 脑膜炎奈瑟菌:鼻咽上皮 淋病奈瑟菌:尿道柱状上皮 霍乱孤菌:肠上皮 肺炎支原体:呼吸道上皮 配体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及其相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是揭示和理解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的基础,也是免疫防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基础。;细菌的组织趋向性;定植:粘附素与宿主表面的粘附素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介导细菌进入宿主细胞间生长繁殖,形成细菌群体。 细菌黏附后变化: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2) 荚膜(capsule);(3) 侵袭性酶;(4)侵袭素;某些毒力强或具有侵袭能力的病原菌主动侵入非吞噬细胞的感染过程。 控制:侵袭基因编码侵袭素(细菌的表面)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侵袭基因存在于一个140 MDa大质粒。;(5)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形成微菌落和生物膜的意义 附着定居、信号传递、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捕获及转移 增强菌自身的生命力,增强对人的致病力 接合传递耐药基因,使医源性微生物耐药性远远高于非医源性如金葡 与难治性慢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生物医学介/植入物 )有关 微菌落(慢、难) 慢性前列腺炎,绿脓(下呼吸道,肺的囊性纤维病) 生物膜: 龋齿、人工器官(表皮葡,绿脓);定植于静脉导管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扫描电镜照片(×6000);2、毒 素;(1)外毒素;类毒素(toxoid) 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可使其活性蛋白灭活而不影响接合蛋白的抗原性; 抗毒素(antitoxin) 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外 毒 素;外毒素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白喉;据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和力及作用方式分类;神经毒素:主要选择性的作用于神经细胞,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性作用强烈,致死率高;细胞毒素:直接损伤宿主细胞,包括抑制蛋白合成、破坏细胞膜等使之溶解或坏死。(白喉毒素) 特点:宿主细胞膜上形成孔结构,导致细胞死亡,故又称为膜损伤毒素 。作用机制有两种类型。 成孔毒素:多个毒素单体插入细胞膜,形成孔道致细胞破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