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过程与雷电参数 (2).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雷电自然中最宏伟壮观的现象,也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它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雷电的研究和防护意义重大。 早在18世纪初,富兰克林等物理学家已经揭示了“闪电就是电”的本质,而随着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雷电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七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欧美雷电科学的建立 著名的风筝试验(17世纪,富兰克林): 240米长的缠绕钢丝的麻绳上产生20cm的电火花 著名科学家G W Richman(1711-1753)(彼得堡科学院院士)观察雷电而死亡 高速摄影、记录示波器、雷电定向定位仪等现代化测量技术(丰富人类对雷电的认识) 从电力工程的角度来看,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个方面是: 雷电放电在电力系统中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它是造成电力系统绝缘故障和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生巨大电流,使被击物体炸毁、燃烧、使导体熔断或通过电动力引起机械损坏。 雷电放电实质上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它所产生的雷电流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从而会引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 雷云的形成 雷电放电过程 雷电参数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第一节 雷电过程与雷电参数 雷云的形成机理获得比较广泛认同的是水滴分裂起电理论: 大水滴分裂成水珠和细微的水沫,出现电荷分离现象,大水珠带正电,小水沫带负电,细微水沫被上升。气流带往高空,形成大片带负电的雷云。 雷云下部局部正电荷区。 一、雷云的形成 雷电放电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超长气隙的火花放电。 二、雷电放电过程 负极性棒板 不能顺利向前发展 雷电放电过程 基本过程:先导放电阶段 ;主放电阶段;余辉放电阶段 主放电:先导靠近地面时,进入主放电阶段,强烈的电荷中和过程,伴随着雷鸣和闪光。主放电的时间极短,只有50~100微秒,放电发展速度50~100m/微秒。电流幅值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 余辉阶段:主放电完成后,云中剩余电荷沿着导电通道开始流向大地,这一阶段称放电的余辉阶段,电流数百安。 先导放电:雷云中的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当雷云中的某个电荷密集中心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场强(25~30kV/cm,有水滴时仅为10kV/cm)时,空气便开始电离,形成指向大地的一段电离的微弱导电通道; 分级先导:多次先导 ?主放电的重复过程,每次间歇时间为几十毫秒,放电次数一般为2~3次,最多为40次 雷云中可能存在多个电荷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完成上述放电过程后,可能引起其他电荷中心向第一个中心放电,并沿着第一次放电通路发展。 理解以下几点: 雷云对地放电的实质是雷云电荷向大地的突然释放 被击物体的电位取决于雷电流和被击物体阻抗的乘积 从电源性质看,相当于一个电流源的作用过程 人们能够测知的电量,重要是流过被击物体的电流 雷电放电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 大多数的放电发生在雷云之间-不危险 少数的放电发生在雷云和大地之间-危险 对地放电的雷云大多数带负电荷 (一)雷电活动频度——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雷暴日Td是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天数,以听到雷声为准,在一天内只要听到过雷声,无论次数多少,均计为一个雷暴日。 雷暴小时Th是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小时数,在一个小时内只要有一次雷电,即计为一个雷电小时。 一个雷暴日折合三个雷暴小时。 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有关 Td 15,少雷区;40,多雷区;90,强雷区 三、雷电参数 雷暴日和雷暴小时的统计中,并没有区分雷云之间的放电和雷云对地的放电。但是,只有落地雷才有可能产生对电力系统造成危害的过电压。 (二)地面落雷密度( )和雷击选择性 表示每平方公里地面在一个雷暴日受到的平均雷击次数。 我国标准对Td =40的地区,取 =0.07 (三)雷道波阻抗(Z0) 雷电通道长度数千米,主放电时如同导体,类似于一条分布参数线路,具有某一等值波阻抗,称为雷道波阻抗。 主放电过程可看作是一个电流波沿着波阻抗为Z0的雷道投射到雷击点的波过程。 我国有关规程建议取Z0≈ 300Ω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对设备绝缘危害较大,防雷计算中一般均按负极性考虑。 (五)雷电流幅值( ) 通常定义雷电流为雷击于低阻接地电阻(≤ 30Ω)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它近似等于电流入射波 的两倍,即 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 的概率可按下式计算 (四)雷电的极性 波前陡度的最大极限值一般可取50 kA/us左右。 (六)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处于1~4us的范围内,平均为2.6us。波长T2 处于20~100us的范围内,多数为40us左右。 我国防雷设计采用2.6/40us的波形;在绝缘的冲击高压试验中,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形定为1.2/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