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目的对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对海蛇干体的活性部位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海蛇干体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即胆甾醇()、1-甲基海因(II)、神经酰胺化合物()、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酸甲酯()。结论1-甲基海因(II)、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酸甲酯()为首次从海蛇中分离得到,且1-甲基海因(II)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得。 【关键词】 海蛇;化学成分   海蛇药用始载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作为祛风燥湿、通络活血、攻毒和滋补强壮等功效的良药[1]。 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海蛇具有免疫调节[2]、抗菌抗炎[3]、对神经系统影响[4]、抗疲劳等[5]作用。目前,海蛇尚未被《 中国 药典》(2005版)收载。本实验对海蛇化学成分做了系统研究,在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为:胆甾醇()、1-甲基海因(II)、神经酰胺化合物()、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酸甲酯()。其中1-甲基海因(II)、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酸甲酯()为首次从海蛇中分离得到,且1-甲基海因(II)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得。    1 仪器材料   Perkin-Elmer Lambda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erkin-Elmer Spectrum One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Bruker Bio TOF Q-ESI质谱仪;Avance Bruker 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SGW X-4显微熔点仪(上海);BP211S型(Max220g,d=0.1mg) 电子 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RE-5299旋转蒸发仪(郑州)等。柱层析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薄层层析硅胶G、H(青岛海洋化工厂);薄层层析硅胶预制板(德国Merck公司);乙醇、甲醇、丙酮、正丁醇、醋酸乙酯、石油醚(60~90)等均为分析纯。   海蛇购于市场,经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敏教授鉴定为眼镜蛇科海蛇亚科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Daudin)和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Gray)去除内脏后的干燥体。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与分离取去除头部的海蛇干体5 kg,粉碎。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乙醇提取浸膏。将浸膏用适量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醋酸乙酯萃取,减压回收溶剂,得醋酸乙酯部位浸膏。取该浸膏30 g,加硅藻土拌匀后减压干燥。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和重结晶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1-甲基海因(II)、神经酰胺化合物()、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酸甲酯()。   2.2 结构鉴定   2.2.1 化合物无色针晶,mp147~149,TLC上硫酸烘烤显紫红色,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Ei-MS m/z:387[M+1]+。1H-NMR δ:0.68 (3H,s,H-18),0.86(d,6H,J = 6.5 Hz,H-26,27 ),0.91 (d,3H,J=6.6 Hz , H-21), 1.01 (3H,s,H-19) , 3.52(1H,m),5.35 (1H,t) ;13C-NMR δ 37.2(C-1),31.7(C-2),71.8(C-3),42.3(C-4),140.8(C-5),121.7(C-6),31.9(C-7),31.9(C-8),50.2(C-9),36.5(C-10),21.1(C-11),39.8(C-12),42.3(C-13),56.8(C-14),24.3(C-15),28.2(C-16),56.2(C-17),11.9(C-18),19.4(C-19),35.8(C-20),18.7(C-21),36.2(C-22),23.8(C-23),39.5(C-24),28.0(C-25),22.5(C-26),22.8(C-27)。以上数据与 文献 [6]报道的胆甾醇(Cholesterol)一致,故确定为胆甾醇(Cholesterol)。   2.2.2 化合物II无色晶体,mp156~157。EI-MS m/z:114(M+)。1H-NMR δ:2.91 (3H,s,-CH3),3.95(2H,s,-CH2-) ;13C-NMR δ157.9(C-2),172.4(C-4),52.5(C-5),27.8(C-6)。数据与合成品1-methylhydantoin一致,确定为1-甲基海因(1-methylhydantoin)。   2.2.3 化合物白色无定形固体,m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