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旧体诗写作对现代作家文风的影响
试论旧体诗写作对现代作家文风的影响
试论旧体诗写作对现代作家文风的影响
现代文学阵营中的绝大多数早期作家,如胡适、鲁迅、周作人、沈尹默、刘半农、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基本上都有长时期的旧体诗写作经历。目下学界对新文学作家写旧体诗的现象关注渐渐多了,但多数论著或是缠绕于旧体诗能否进入文学史的争执,或者限于对单个作家旧体诗作品的赏析和风格概括,或者对20世纪旧体诗词做整体的、同时又是宽泛的历史描述,将现代作家的旧体诗与其新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论述的文章迄未见到。本文便拟以早期新文学作家中的鲁迅、郁达夫和朱自清为个案,分析旧体诗写作对他们各自文风的影响。
一、音调和谐宜讽诵旧体诗写作在音节调配上对现代作家文风的影响
把鲁迅和郁达夫放在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一起讨论,是因为两人的旧体诗都以七律写得最为本色当行。而在五七言古体、近体等旧体诗的各种体式中,七言律诗无疑是规则最为繁复、对格律的要求最为严格的。要想写得好七律,须于用韵、对仗、平仄等各方面都十分熟稔,分辨音节的抑扬顿挫与高下急徐更是题中应有之义。鲁迅和郁达夫最好的旧体诗几乎全是七言律诗,比如我们熟悉的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写的那首《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所有深的哀乐,全在春夜如水月光中、身着缁衣的诗人那一种低眉微叹的姿态中了。这首诗是中规中矩的七言律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
在郁达夫全部的六百多首旧体诗中,七律占了一大部分,来看下面的七律诗:
愁怀端赖麴生开,厚地高天酒一杯。
未免有情难遣此,本来无物却沾埃。
杨枝上马驰成骋,桃叶横江去不回。
醉死何劳人荷锸,笑他刘阮是庸才。
全诗音节浏亮,读来也全是抑扬顿挫,朗朗可诵。
正是有了这种旧体诗写作经历,鲁迅和郁达夫都特别注重音节的顿挫和声调的高下互谐,影响所及,在创作别的文体的作品时,也自然地留心到声调问题。在与李霁野的谈话中,鲁迅曾说:你可注意到过散文的声调?我自己写完文章总要细读一两遍,字的声调有不妥当的改一改。
古人还只是新诗改罢自长吟,鲁迅则是所有文章写完都吟诵一过,务使声调妥帖。鲁迅的许多散文乃至小说都是可以诵读的,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可以随便拣出一两段鲁迅的文章来看: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先看除去语气助词外每一句话的最末一个字:血、围、听、语、哭、后、调、哀、怒、凉、间、痛、品、前。按现代普通话的读音,这些字的平仄分别是: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基本上是一平一仄或一仄一平错落交叉,而最后以平声字做一收束,使情感与声音一样绵延不绝。
散文如此,小说也不例外:
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段话可以一句一句看,第一句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桌字是阴平声,来字是阳平声,两个平声中间必定要夹个仄声字,所以用了器具,如果换成碗碟,或者酒壶酒杯,这句话读起来的声调就要差很多;第二句里,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与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与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自然形成对仗,旧乡与客子,纷飞与依恋,又都是平仄相间。整个看起来,这段话起承转合都有了,中间还有两联对仗,颇像是一首律诗的格局。这样的例子在鲁迅的文章里还有很多。
再来看看郁达夫的文章: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陶然亭的芦花对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对玉泉的夜月,又因为虫唱和夜月都是仄声了,最后便再加上个潭柘寺的钟声,以平声作为收束,似乎还有许多北国秋日的绝佳之处没有列举完一样。接下来一句,句末几个字分别是中、着、来、茶,一连用了四个平声字,读的时候就得一直提着气不能放松,郁达夫大概也觉得这句话气息提得太久,所以在浓茶后面用了一个顿号,就是提醒读者注意,已经坚持到这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