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修模块教学设想
为考而不唯考, 读懂则可真懂 ——《唐诗宋词元散曲》 选修模块教学设想 二、《唐诗宋词元散曲》选修模块教学的核心任务 教会学生读懂古代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广东高考评卷古诗文评卷组组长陈建森教授的建议 基础教学应对策略: 1.联系上下文去把握字词的涵义; 2.抓住相关词语,结合表达技巧等去理解(如2010年广东卷的“虚写”“实写”); 3.根据物理和情理去分析“意象”之间的组 合关系; 4.审清题目。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广东高考评卷古诗文评卷组组长陈建森教授的建议 深层的应试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联系文化传统习俗去理解和领悟: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 ●真正明白诗词鉴赏的道理和鉴赏方法: “言”以明“象” “象”组合成“意象群”以传“意” ●不是“解剖学”的“死”读,而是“还原于生命”的“活”读。 (一)从“言”入手 方法一:掌握语言的时代性。 方法二:联系上下文语境作整体 把握,不断章取义。 方法三:结合历史文化常识进行 理解。 方法四:填补诗人有意留下的“空 白”。 方法一:掌握语言的时代性。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方法一:掌握语言的时代性。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方法二:联系上下文语境作整体把握,不断章取义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方法三:结合历史文化常识进行理解。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方法四:填补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归纳:“诗家语”的三大特点 1.含蓄、朦胧、意义不确定性。 2.在“完整”中选取“精粹”意象。 3.高度精炼的艺术提炼,有意“留白”。 (二)从“象”入手 方法五:抓住“诗眼”(“词眼”),带动全篇。 方法六:体会比兴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 方法七:通过修辞格或表现手法,理解诗词意象的组合方式,特别注意多种修辞格的化用。 方法五:抓住“诗眼”(“词眼”)。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16: 古代诗词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杜甫)《月夜》中的“诗眼”。 方法六:体会比兴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43: 《节妇吟》《近试上张籍水部》和《酬朱庆馀》三首诗都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诗代简、表达情意的佳作。请细细品味,说说各诗的立意构思。 方法七:通过修辞格或表现手法,理解诗词意象的组合方式,特别注意多种修辞格的化用。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方法七:通过修辞格或表现手法,理解诗词意象的组合方式,特别注意多种修辞格的化用。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68(40、43): 诗词作品中的“景”(自然景象与社会生活情境)有“实景”,也有“虚景”。实景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是回忆中的或想象中的景象。许多描写国家之思与人生经历的作品常常将实景与虚景用恰当的经营构造,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请体会本课词篇运用实景与虚景的具体例子。 方法七:通过修辞格或表现手法,理解诗词意象的组合方式,特别注意多种修辞格的化用。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P.5 、P.16对比 P.28用典 P.36象征 P.36以小见大 P.46烘托 P.50托古讽今 P.54点染 P.54移用、化用 P.68(P.40、P.43):虚实结合 P.78双关 …… 从“象”入手,把握诗词意象连接的艺术手段。 (三)从“意”入手 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日立牌SET-FREE AⅢ系列产品提案书20240628.docx VIP
- AquaECO特灵产品技术手册20231212.pdf VIP
- 中考语文成语易错48道选择题(有详细解析).pdf VIP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df VIP
- 海尔物联多联MAX样册2025-4-10.pdf VIP
- 2023年小升初语文专项练习《地名人名拼写规则》(含答案).docx VIP
- 辅警结构化面试题及答案(2025年.docx VIP
- SET-FREE AⅢ产品样册-日立.pdf VIP
- 105656-海尔智慧楼宇检测中心概况(实验室布局,测试能力范围,实验室介绍,数字化测试,实验室认证).docx VIP
- 井控考试试题库(DOC)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