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山谷地形效应分析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山谷地形效应分析 摘要:采用DEM数据建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山谷地形模型,研究了输入不同地震波情况下,山谷地形不同监测点处的动力响应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形效应对地震动的振幅影响很大,随高程增加振幅幅值不断增大;山谷地形的顶部加速度峰值大于底部峰值,地形的放大效应在顶部比底部明显;同时,存在地震波的行波效应,表现为山谷顶部相对于山谷底部的滞后性;山谷地形对高频段(10 Hz)的地震波存在滤波作用,对地震波低频段(2~5 Hz)的能量起到放大作用;山谷地形跨度大小对场地地形效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跨度减小时,峰值加速度放大作用趋于明显,即由地表引起的地形效应,随着跨度的增大逐渐趋于平缓
关键词:地形效应;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数字高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4-0598-07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其中震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多为山区或者地形复杂的地带,比如发生在四川省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都引发了十分严重的灾害。强地震发生时,局部地形会加重灾害的发生,引起山体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如汶川地震,在很多山区形成了堰塞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注意避开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同的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不同,通过地震动力时程分析,可以了解山谷地形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规律,为该类场地抗震设防设计提供地震动参数
局部地形效应一般指相对较浅的近地表岩石或土壤对几乎垂直传播的体波的影响(李翔等,2012)。地震动的场地地形效应研究方法主要有3种:地形台站观测、解析解和数值模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值模拟得到广泛的应用。廖振鹏(2008)从行波角度研究小尺度三维地形效应,结果表明输入水平地震作用时山顶的地震动比自由场地要放大1~4倍,凹陷地形边缘也具有放大效应,而底部地震动较小。车伟和罗奇峰(2008)利用显式有限元结合透射人工边界,研究了典型山谷地形桥址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提出山谷的放大作用和山间跨度密切相关。丁海平等(2013)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坡角、不同SV 波垂直入射时陡坎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地表面垂直方向放大系数随着坡角的增大而增大
以上研究采用的都是对拟定的地形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利用地球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DEM数据(姚丽等,2002),建立基于真实地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输入地震波对山谷地形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较拟定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参考价值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青川县处于四川盆地北部的边缘地带,在四川、甘肃、陕西的交界处,县城乔庄镇位于龙门山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的交汇部位,零散地分布在乔庄河山谷复杂、地形南北向狭长地带。县城北部属摩天岭构造带的中高山区,南部属于龙门山,总体上这个区域属于中高山深切山谷地形地貌。在乔庄镇及周围地区,有3条断裂束,都属于青川―平武断裂的分支
东山斜坡在县城乔庄河的左岸,山体东西长350 m,较为单薄,山脊较窄,最单薄的地方只有2~3 m。坡脚底部高程为778 m,附近其他相邻山峰高程大于1 000 m,地形高差约300 m,坡度一般为35°~60°,局部区域有陡崖地貌特征。狮子梁山谷斜坡位于乔庄河右岸、青川县县城的西岸,整个斜坡长度为1 450 m,南北向宽400 m,山脚下高程约850 m,最高点高程大于1 000 m,高差大概150 m,斜坡总体坡度为30°~50°,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志留系茂县群黄坪组下段,粉砂质千枚岩夹变质砂岩板岩,元古界震旦系水晶组白云质灰岩等。本区在汶川地震中遭受严重灾害,尤其是东山―狮子梁斜坡遭受劈裂,使处在山谷中的青川县居民的安全遭受威胁。局部场地地形主要包括山峰、山脊等凸起地形、山谷和沉积谷底等凹陷地形
2 模型的建立及地震波输入
在DEM数据包中截取研究区数据。由于DEM数据是数字高程数据(廖振鹏,2008),只能在地质软件中显示其三维地形。目前没有专门的地质软件将地质模型直接进行有限元分析(吕悦军等,2008)
赵芳(2013)采用FWTools-2.0.6软件包从地形遥感数据包中提取矢量数据,利用convert_lonlat2utm.pl脚本进行批量转化,获得可被有限元软件识别的数据格式,由点扫描成线,由线生成面,再将面压印在三维实体上,从而建立有限元模型。这种方法步骤繁琐,对计算机要求较高,需要在linux终端中进行,在一般条件下较难实现。本文通过对数据提取、编辑,并利用ANSYS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