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品行

关注学生体验 促进有效学习 在《我爱我家》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家人说家。在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各自的家庭情况以后,我们发现,不管是三口之家,还是单亲家庭,或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也不管是住在小区、花园,还是租住在武汉,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家不仅是他们生活的那间房屋,更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一家人,同学们都觉得是快乐的。我问道:人与人的感觉有时候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家人,我们的一家人到底相处的怎么样呢?家人们感觉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呢?大家都表示有兴趣了解。我和同学们一起决定做一个小调查。就是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人是怎么样评价我们现在的家的。 在课堂上,我和同学们议论开来,我说直接请家人说说家,家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好设计一些小问题,那样我们也好做记录。同学们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设计了许多问题:如你觉得在家里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不开心的事是什么?你对家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你什么时候最想回家?你什么时候最不想回家?最担心的是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同学们最后确定了适合自己的调查提纲,经过认真的准备,同学们回家对家人分别进行了小调查。在调查情况、汇报交流时,真是笑语不断,精彩纷呈。 同学们学习着了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加深着对家人的爱,虽然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但浓浓的亲情、感人的关爱、温馨的话语熏陶感染着每一个人。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在与家人的交往、采访、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家,对家人的了解在加深。产生教育作用的也不仅仅是调查的结果,活动的过程才是丰富他们的体验与感悟、促进他们社会化发展的主要过程。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面对的是不断扩大范围的学生的社会生活,但是其核心是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体人格。我们的课堂教学必然要随着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但我们也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的体验,促进有效的学习。 活动到这里,该设计一个怎么样的问题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历的道德反思呢?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既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又有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考的空间。笔者在教学中这样问到:“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非常有趣,可我不明白了,在家里坐坐,睡睡家中的床,和家人聊聊天……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有时候会让我们特别想念呢?”学生总是那么可爱,他们真诚地调动起他们全部的生活智慧来帮助我了:那是因为你离开家没有你已经睡习惯的床了;可能平时能和爸爸妈妈聊天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你在家生活得很好了,离开家很不习惯……我注意到有的同学正为问题所困惑,当他们听到同伴的分析,有的豁然开朗状,有的得到启发若有所思状。看着学生们思考的样子,听着学生们的种种“高见”,那种家的亲近感与归属感真的很强烈,我更高兴的是,学生们已尝试着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平常的生活,这样一种新的感受不正是品德与社会课所追求的对学生体验的丰富吗?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促进学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他们愿意也能够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积极自主地去体验。 在“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教学时,一位同学发言了,他并没有按我想象的那样去谈人人都要回家,而是谈起他亲身经历的一件回家的事情。那是他读二年级时的一次放学,他在学校门口等了好半天家长也没有来接,于是他决定自己回家,可是当他回到家时,家里却没有人,于是他便到附近的好朋友家玩去了。原来,他妈妈晚到学校十分钟错过了,当晚上九点左右家人找到他时,他才意识到出了大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一大家人全到齐了,而且可以看出大人们的眼睛都哭肿了。这位同学的讲述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原来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或者听到过、看到过类似的经历。回家,在成人眼中是再简单不过的不成问题的问题,但在三年级孩子们的眼中却有着他们自己的问题与感悟。 我看见学生如此关切这一“回家事件”,就临时决定“就汤下面”以这件事为范例继续我的教学。说实话,那位同学的发言也调动了我的生活经历,作为老师,我多次遇到家长在学校没有接到孩子的情景,可孩子们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他们并没有完全感受到家长及老师的体验,于是,我决定从家长的角度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我开始进一步创设“回家事件”的情境:是啊!我也遇到一次妈妈到学校没有接到孩子的事情,当时妈妈焦急地在校园里寻找,最后找到我时眼泪一下子就夺眶而出,我连忙劝慰她,并联系班主任老师,这时候爸爸、爷爷……都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