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农村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pdf
人文天下12017年1月刊 总第87期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农村非物质文化
保护研究
李 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一些传统 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是民族赖以
的民间非物质文化却遭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导 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文化
致土生土长的精神艺术财富遭到了冲击和破坏。 意识和丰富想象力。中华 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就是保护和传承我国的 最初是在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优秀传统文化 ,这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精神文化 作为一个农耕大国。农耕文化在我国非物质文化
的一种情感纽带 ,是增进和维护国家、社会稳定 遗产中凝聚了几千年的文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
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 产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
重要前提。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所创造的文化,并流传于漫长的农耕文化社会环
不只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精 境中,非物质文化倾注着广大农民的人生观和世
神文明和灿烂文化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农 界观,同时,也深刻反映着农耕社会的风俗习惯
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农耕性、地域性、民俗 和社会背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一
性的显著特征,而广大农民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主 方人也培育着一方民间文化。这些丰富的民间文
体,同时也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客体 ,非物质文化 化就像阳光和水,哺育着广大人民群众 ,反映不
遗产深深植根于农民心中,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 同时代劳动人民的心态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财富。 具有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 ,能够引起人民群
众的一种文化认同。
一 、 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农耕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艺术、文学 、社会学等 动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精神文
领域之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 明成果 ,世世代代互相传承,与人民群众的生产
[项 目简介]本文系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项 目编号:
KY2015XL57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庚,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营销、企业文化。
74
文化民生
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 张等因素被挪作其他营业性用途 ,有的因破旧不
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因而 ,在我国农业生 堪缺少维修经费而长期闲置。农村地区很多乡镇
产和生活领域中产生的非物质文化 ,成为中华 民 一 级的文化站几乎名存实亡 ,乡村的文化室和图
族文化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具有的功 书室也大部分消失。过去曾经长期为群众喜闻乐
能性和制度化,在今天依然以各种礼仪和传统习 见的部分文化活动 ,有的也已失传。一部分被群
俗的样式存在着,并深深嵌入广阔的乡间社会之 众视为精神依托的文化活动场地 ,比如家族宗祠、
中。农村广大乡间人际社会中在血缘、亲缘、地 戏台、庙会、神社等,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保护,
缘等关系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因此,农村地区的 已经所剩无几。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乡镇文化站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传承和继续。 中,半数以上基本丧失了功能,还能正常发挥作
用的约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