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研究.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研究.pdf

2016年 1O月 皖 西 学 院学 报 oct.,2016 第 32卷第 5期 JournalofWestAnhuiUniversity V01.32 No.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保护研究 李谋涛 ,罗子豪 (1.黄山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黄山新城实验学校,安徽 黄山 245000)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已初步构建起一套科学保护机制与体系。通过分析徽州民俗 体育保护困境,借鉴徽州民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提 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四种保护 策略:引入学校教育,发挥文化传承功能;选准传承人群,加强对传承人的关注与保护;立足基层,培养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加强 对外宣传与交流,构建和谐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俗体育;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O5一O147一O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公布了 《人类 口头 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份第二个星期六为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艺术被纳入保 我国的 “文化遗产 日”,并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 护序列。2003年我国开始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 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 目标_l3jP?。国务院于2006 护工程,之后制定一系列的意见、条例、公约、法规、法 年 5月20日公布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律,已初步建立了从 国家至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共计 518项),截止 2014年 11月 11日,我 国已 录保护制度和体系,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 公布了四批共计 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化遗产保护体系[1]。徽州民俗体育是我国独具地域 性项 目名录,徽州地区的祁门傩舞 (第二批)与绩溪手 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它植根于徽州文化 龙舞(第四批)已成功纳入其中,为徽州民俗体育类非 土壤之中,与宗族祭祀、民间游戏、娱乐、养生、竞技等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与保护工作指明前进方 文化融为一体。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 向。2006年 11月文化部发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快,大量农村人 口涌向城市,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市 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 6月 1日起实施的 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徽州民俗体育丧失原有的生存土 《中华人 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将非物质 壤与物质载体,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面临着失传的境 文化文化遗产纳入法律保护范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 地。如何更好地保护徽州民俗体育已迫在眉睫。本 产保护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至今,我 国的 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着眼,提出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 产保护与徽州民俗体育发展相契合,将更加有利于徽 级政府机构的保护制度。 州民俗体育传承与保护。 2 徽州民俗体育保护现状 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 徽州(现黄山市)自秦代以来,先后设置新都郡、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是全 安郡、歙州等,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年)改设徽州府, 人类共同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 《保护非 历宋、元、明、清,辖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 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引领了各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县划归江西省上饶市,绩溪县划归 的新航向。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在悠久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