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岩成因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岩成因探析

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岩成因分析   摘 要:为了解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岩形成环境,采集了该区硅质岩进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岩形态多为椭球状和串珠状,其长轴多顺层产出,硅质岩中SiO2、Fe2O3和MnO含量较高,Al2O3和TiO2含量较低,Al/(Al+Fe+Mn)、Fe/Ti比值、Al-Fe-Mn判别图表明硅质结核为热水沉积的产物;结合前人成果,栖霞组燧石结核中二氧化硅应源自大洋盆地的热水溶液,在与正常海水发生对流混合作用后得到了生物作用的吸收,进而被上升流搬运至浅海区发生沉积成岩过程 关键词:巢湖地区;栖霞组硅质岩;成因分析 现如今,随着硅质燧石结核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其来源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令人热议的话题(Adachi et al., 1986; Murchey et al, 1992)。寒武纪硅质岩被认为是由于海底热液成因,而显生宙硅质岩则被普遍认为是固态可溶生物硅的积累和可溶性生物硅的沉淀。这些研究为沉积盆地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来源,为沉积盆地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可能。二叠世硅质岩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其沉积环境与物质来源也存在着一些异议。文章以巢湖地区平顶山向斜西翼采石场实测剖面的下二叠统栖霞组为例探究该区域硅质岩的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及沉积环境。对于该区硅质岩的相关研究甚少。主要有以下几种陆源碎屑的补给(杨瑞等,2014)、上升流携带(吕炳权等,2004)或与火山作用有关(杨水源等,2008)。但是考虑到以上模式的过于单一,文章通过主微量元素不同模式分析并结合沉积学地质学原理力求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其物质来源和成因模式,从而更客观地还原该区的沉积演化历史 1 区域及剖面概况 安徽巢北地区位于晚中生代华北高原的东部、郯庐断裂东侧、苏鲁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南侧的扬子地块下扬子前陆褶断带北缘,其演化受这个大地构造背景制约,形成了“两向一背”叠加棋盘格式断裂的特征构造样式 根据巢北地区平顶山实测剖面。栖霞组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厚约171.3m。下段厚约61.60m。可分为两部分 下部为碎屑岩夹劣质煤,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 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厚0.25m,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黑色页岩及黑色劣质煤层,厚0.75m,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上部为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厚60.6m。上段按岩性特征可分为四部分,总厚109.7m。下部含燧石结核或团块灰岩,黑、灰黑色灰岩,夹黑色薄燧石层及生物碎屑粉砂质泥岩,厚8.7m。中部:深灰、灰黑中薄到中层含燧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类岩,厚78.1m。上部为黑色中-薄层硅质岩、深灰色含燧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7.7m。顶部为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白云岩质灰岩,厚14.9m。反映了沉积环境由早期的滨海沼泽逐渐演变为稳定的浅海碳酸盐台地,局部间夹缺氧的滞留环境 2 样品及分析方法 文章的研究样品采自安徽巢北地区平顶山向斜西翼采石场实测剖面栖霞组中段含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灰岩。包括3个围岩(WY-1、WY-2、WY-3),4个燧石结核(JH-1、JH-2、JH-3、JH-4),全岩样品首先采用切割机除去表面附着物,手工挑纯(避免岩脉发育部分),随后将其粉碎至1cm2左右的小块,并用超纯水进行3次振荡清洗。然后用无污染鄂式破碎机及玛瑙研钵破碎至200目以下,送至实验室进行主量元素分析。全岩主量元素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测试完成,测试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试完成,具体流程见GB/T14506.30-2010 3 结果及讨论 3.1 岩石学特征 栖霞组灰岩中的燧石以结核状和条带状为主,分布广泛,是华南地区二叠系主要的识别标志之一(刘新宇等,2007),野外观察研究区燧石结核外侧往往发育肉红色或灰黄色过渡带(图2C),也有部分燧石结核的过渡带不明显或与灰岩直接接触。含燧石结核围岩呈浅灰色或灰色,中层-厚层状,常发育平行层面微细沉积纹层,纹层多围绕燧石发育,延伸方向与燧石结核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图2A),显示出压实作用的特征。栖霞组灰岩与燧石结核的接触部位发育一个过渡带,其厚度并不均一,为0-0.4cm,部分燧石结核甚至不发育过渡带与灰岩直接接触。剖面上燧石结核主要集中在栖霞组中段的局部层位,多呈棕色、深棕色、黑色分布于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灰岩中,具有圆球状、椭球状、豆芽状、串珠状、条带状等不规则形态(图2B)。椭球状燧石长轴10-15cm,短轴5-10cm,条带状燧石宽10-20cm,其长轴多与层面平行,并可沿层面延伸数米(图2D,E) 3.2 地球化学特征 硅质岩是一类特殊的岩石,由化学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及某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