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现状与`今后发展思路.docVIP

广河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现状与`今后发展思路.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河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现状与`今后发展思路

广河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   [摘 要] 以广河县旱作农业为例,重点分析广河县旱作农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拓宽发展思路,为提高西北旱作农业水平,创新旱作农业发展思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旱作农业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白色污染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96-02 1 广河县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大门”。全县辖6镇3乡102个村,总人口22.7万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2人,人口稠密,资源贫乏,是一个国列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山旱地35万亩,占83%;年平均降雨量441毫米,蒸发量1257毫米,无霜期140天,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近年来,广河县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省州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部署,把旱作农业作为全县着力培育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创新发展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新技术,着力培育草食畜牧业,有效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2014年全县推广完成旱作农业36.11万亩,经农牧部门技术人员实地测产,全膜玉米平均亩产833.5公斤,较半膜玉米亩均增产220.1公斤,亩均增效益1050.3元,全县总增粮食7.88万吨、总增效益2.572亿元,户均增收6840元,人均增收1286元。2015年在全县9个乡镇82个干旱村推广完成旱作农业覆膜面积36.13万亩(其中秋覆膜10.2万亩),其中全膜玉米30.53万亩,全膜马铃薯5.6万亩,实现了适宜种植区“全覆盖” 2 广河县旱作农业的主要特点 2.1 组织领导有效 广河县围绕全面完成旱作农业推广任务,坚持行政推动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包乡镇县级领导在乡镇坐阵指挥、指导工作,乡镇领导在各示范点协调事务、督促进度,村社干部在现场监督覆膜、落实任务;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工作任务细化到地块,落实到人头,从组织领导方面确保了覆膜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技术服务指导不断加强 实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承包负责制度,县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组成60多个服务小组,深入覆膜一线,严把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选种、密度“六个关口”,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服务。地膜具体发放办法是县农牧局统一租用车辆,抽调2名技术人员拉运地膜到田间地头,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监督配合下,按照“种植一亩,发放一亩地膜”的原则,确保每一公斤地膜分配到户,落实到田 2.3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整地过程中大面积应用了旋耕机作业,旱作农业区耕地机械旋耕率达到90%左右,机械覆膜率达到30%,比去年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达到了整地平坦、覆膜规范、施肥合理、种植科学“四位一体”的效果,为全面完成覆膜任务提供了保障 2.4 新品种推广范围逐渐增大 进一步加大玉米新品种推广力度,全县调进优质良种约120万斤,主要有五谷704、金苹果605、先玉335、强盛51、富友968、临单210、陇单336、陇单339、陇单10号、登海3521、豫玉22、张单821、西蒙6号、玉源7879、玉源5号等适合我县的优质玉米品种,玉米新品种达到95%以上 2.5 有机肥施用量提高 旱作农业区亩均施用有机肥6吨以上,土壤肥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化肥使用量减少,2015年调运各类化肥2.5万吨,比去年减少4%,得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效果 2.6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逐年提升 为了降低农田土壤地膜残存量,县上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专门筹措资金,采取“政府号召、行政推动、财政补贴、群众受益”的办法,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每个乡镇设立回收站,在城关镇设立回收总站,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集中回收废旧地膜。2015年县上投资150万元,共计回收废旧地膜1700吨(其中:企业回收500吨),回收率达到85%,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基本消除了农村“白色污染” 2.7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不仅促进了粮食增产,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玉米秸秆。据测算,每年全县秸秆总量达68万吨(风干重),为发展草食畜牧业储备了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此,县上将草食畜牧业列为全县重点培育的富民产业,抢抓省上扶持机遇,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坚持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以联户养殖为方向,以秸秆利用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金融支持为动力,综合利用玉米秸秆,有力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牛羊存栏总量达到142万个羊单位,其中牛存栏达到9.02万头,羊存栏达到97万只;联户养殖小区(场)发展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