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阳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探讨
彭阳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研究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宁夏彭阳县水资源现状,并且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为目标,开展了抗旱优良作物品种的筛选、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旱作农田微集流蓄水增产技术试验示范、覆盖保墒技术试验示范、化控技术节水新技术试验示范、主要作物的补充灌溉技术示范、水肥耦合技术试验示范、坡改梯土壤扩蓄增容技术推广,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轮作、间作技术示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关键词:彭阳县;水资源;现状;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133-05
1 彭阳县概况及水资源现状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六盘山东麓,西北黄土高原的东部地带。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6°32′~106°58′,北纬35°41′~36°17′。县域南北长61.5km,东西宽50.3km,总面积2 532.3km2,耕地11.22万hm2,其中红河流域1.884万hm2,茹河流域7.45万hm2,安家川流域1.89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4.4%,林地面积3.31万hm2,草地面积3.83万hm2,其它用地7.18万hm2。现有水浇地0.876万hm2,其中红河流域0.27万hm2,茹河流域0.525万hm2,安家川流域826.67hm2。西连宁夏固原,东、南、北环临甘肃的镇原、平凉、环县等市县,辖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7万人,占89.5%;回族7.87万人,占30.0%,人口密度103.9人/km2,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县。交通便利,309国道横穿东西,203省道纵贯南北,宝中铁路跨境而过,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 524km,等级公路密度达到60.3km/100km2
彭阳县地势东、南、西低,北渐次增高,海拔1 248~2 418m。地形分为北部黄土丘陵区、中部河谷残塬区和西南部土石质山区3个自然类型区,河流有红河、茹河、安家川河3条水系,但年径流量很小,夏季多枯竭。境内气候温差较大,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无霜期短,降水和温度变率大。春季气温回长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7.4~8.5℃,降水量350~550mm。无霜期140~170d。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
彭阳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0mm,年降水总量11.59亿m3;水面蒸发为850mm,干旱指数为2,属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约占降水量的60%,农作物生长期降水量只占年降水量25%。县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2 770万m3,其中红河流域2 550万m3,茹河流域7 350万m3,安家川流域2 870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 820万m3,地下天然水资源量为3 830万m3。可开采量为2 950万m3,其中红河流域1 100万m3,茹河流域1 630万m3,安家川流域220万m3,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77.53%。多年平均输沙模数5 973t/km2a,水资源短缺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彭阳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为506m3,为黄河流域750m3的67%,不足全国平均值2 200m3的23%。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75m3/667m2,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5和全国平均值的1/27。旱灾也由单纯的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干旱缺水不但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使保障当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之一的饮水问题也变得相当困难
2 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
旱作农业持续增产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为了提高旱作农业的效率,高效利用有限的降雨资源,笔者在对多项旱作节水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示范的基础上,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具体特点集成了干旱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体系
2.1 五墒耕作、蓄水保墒
2.1.1 五墒耕作 土壤是储藏水分和养分的天然载体,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有转化为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利用。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是干旱缺水地区最重要的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水是节水农业的主要途径。“五墒耕作法”是一种融蓄水与保墒为一体的抗旱耕作技术,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基础内容,防旱增产效果明显,其核心是适墒耕作,其内容为“早耕深耕多蓄墒,过伏合口保底墒,雨后耙耱少耗墒,冬春打碾防跑墒,适时早播用冻墒”。据测定,深耕20~28cm比浅耕12~15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