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第步.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懂诗歌第步

杜甫诗三首;读懂诗歌第一步:题目;知人论世(一);杜 甫 简 介 ;沉郁顿挫;杜甫的创作历程;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二 长安十年时期;三 战乱流离时期;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知人论世(二);;;写作背景; 登 高; 写作背景;;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它也是一组七律组诗。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本诗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写王昭君怨恨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读懂诗歌第三步步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描写三首诗歌诗句内容。 要求:抓住景物及其特点,准确表达诗句大意 ;展示叙述诗句大意;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丛菊 孤舟 暮砧 特点: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情:动荡离乱之苦 羁旅飘零之悲 故园家国之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还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 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 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古代“落雁”美女王昭君形象,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情怀。 同情王昭君的悲剧遭遇,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 ;赏析: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意: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赏析:此为千古名句,对句沉郁悲凉。诗人视通万里,凝神谛听,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来感受秋天的气息: 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俯一仰,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放大阵势,“萧萧下”—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思考: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