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品牌与质量发展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制造品牌与质量发展之路 Made in China brand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为31880亿元,占当年GDP的35.6 %。同时,国家财政收入的50%来自制造业,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在21世纪前50年,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是,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却面临着许多问题。从关于中国制造话题的历史上看,从来没有上升到世界制造的高度。以往我们只是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甚至在中国设计上做文章,并没有从全球语境的角度来提升中国制造本身的价值内涵。制造却没有创造,如何才能走出中国自己的品牌,创出自己的品牌。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regardless of the total manufacturing 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evel has greatly improved. In 2000, the added valu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s 2000 yuan, accounting for 35.6% of GDP. At the same time, 50% of the national fiscal revenue from manufacturing, can definitely say that at least 50 years ago, in the 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is still a major source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Look from on the subject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history, never to rise to the height of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Past we just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even in the Chinese design, not from the Angle of the global context, to enhanc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made in China itself. Manufacturing did not create, how can out of Chinas own brand, create your own brand. 关键词: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brand 创新力的缺乏  在企业追求利润天经地义的前提下,政府如何从立法、监管和消费者、媒体监督的制度层面上查漏补缺,是跨越中国制造粗放阶段的重要外部环境准备。中国制造在经历了过去15年的快速增长和原始积累后,不仅是产业升级,企业家们的经营道德更应大幅度提高。至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期间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的产业转移的担忧制造业与环境、资源等的矛盾也并非完全对立,通过价格补贴或税收等经济政策,中国制造和环保完全可以相辅相承。国和美国、欧盟不是简单的贸易冲突,更不是炒作,如果就此时机,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高规格、安全可靠的质量检验体系,这反会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消费者的一大幸事。国内相关法律、平时监管、对企业和消费者的教育都很重要,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不平衡现象和对外沟通技巧同样需改进近30年来,中国每年要新增1300多万人。这意味着,政府有责任每年多创造800万个就业机会。而这也是中国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能源、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通过科技进步跨越中国制造的粗放阶段,已成当务之急。勇于承担改造责任,改进现有制造工艺,提升技术水平,更集约地使用原材料,确立循环经济模式,优化工业结构,是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