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民国学人书院精神与新式教育融合思想.pdf

略论民国学人书院精神与新式教育融合思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民国学人书院精神与新式教育融合思想.pdf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1期 略论民国学人 “书院精神’’与 “新式教育融合思想 肖高华 (1.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0208) 摘 要: 民国学人主张融书院精神于新式教育之 中,在 中国教育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传统因素的某些积极作用, 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之弊,实现学术风气自由、民族文化重建等价值诉求。新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中国教育 近代化进程,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 中国教育近代转型过程 中,如何处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的 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民国学人有关此方面的思想主张,至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国学人 ;书院精神;新式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1—0017—06 DOl:10.15958/j.enki.iywhh.2017.01.OO4 为了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转型,晚清政府实行 想主张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具体体现在 了以西式学堂代替传统书院的举措,从而标志着中 以下几个方面: 国几千年的书院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新式教育在 其一,清末书院整顿之际 “书院与学校并举”的 一 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然而, 思想主张。书院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然而, 从欧美移植过来的近代学校制度,在中国的实施过 到清末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腐败,书院制度也弊 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鉴于此,民国学 端重重。甲午战争失败之后,部分开明士大夫纷纷 人开始对清末书院改制进行反思,试图融书院精神 主张整顿书院,在书院教育中吸收西方近代文化的 于新式学校教育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 因素,并增设西式近代学堂,形成书院与学校并举 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中国教育的良性转型,最终达 的局面。 到学术风气 自由、民族文化重建等价值 目标。有关 1894年,直隶的河北书院进行改制,设经义、治 民国学人书院观的研究,学界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 事二科。经义科开设经学、理学、词章、经制及中国 的探讨,代表性的成果有李兵的 《批评与借鉴:民国 古代算学等课程,治事科开设西洋算学、方言、格 学者对书院改制的反思》,然而,对于民国学人之 致、律法、制造、商务、水陆兵法及舆地测绘等课程, “书院精神”与 “新式教育”融合之思想主张,以往学 开创了书院教育的新时代。1895年,浙江巡抚廖寿 界研究还比较薄弱,值得进一步探讨。 丰,奏请在浙江省设立求是书院,兼开中西实学课 程。1896年,山西巡抚胡聘之奏请改革书院章程, 一 、 “书院精神与 “新式教育融合思想 在书院开设天算、格致等课程,以备实用。张汝梅、 形成的历史背景 赵维熙奏请在关中创设格致实学书院,购买古今中 外经世致用之书籍,如天文、舆地、吏治、格致、制造 民国学人融书院精神于新式学校教育之 中思 之类 ,互相讲求,洞彻源流,以备国家之采择。1897 收稿 日期:2017—01—05 基金项 目: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 目“融礼治文化于法治教育之中: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湘教通 (2015)291号)。 作者简介:肖高华(1971一),男,湖南新化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客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