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高中历史教育之道.pdf
2017年 1月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Jan.2017
第35卷 第 1期 JournalofHefeiNormalUniversity Vo1.35No.1
略论高中历史教育之 “道
钱要武
(铜陵市第二中学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高中历史教育是基q-2,,.2C精神的教育,此为高中历史教育之 “道”。实施有效教学,引导激情思维,强化对学生
历史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高中历史教育开出源头活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互通、多元包容,使人文培育和人
文精神的阐发实现于高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道”;人文精神;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7)01—0040—04
老子 《道德经》第 42章言 “道”:“道生一,一生 质而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绝对不可或缺,历史教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任何事物 的发展都有其 育须尽量合理地发挥 自身在人文教育与阐扬中的应
“道”,那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之 “道”何在? 普《通高中 有作用。高中阶段是从基础教育走向高等教育的衔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总体 “布道”:“普通高中历史 接关键,是学生这个亚公民群体的人格型塑和人文
课程 ,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 精神培育的重要节点,高中历史教育理应在其中发
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 挥极其重要的功能,从现实来看,高中历史教育任重
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 而道远。
程。”EIJ。基于课程性质,为构建新的课程文化精神, 一 、 “道”之一 :恒久人文
《课程标准》又强调:“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尊重 纵观中外历史教育,传授知识、强调美德、注重
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 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成为各国历史教育和课程文化
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情操 ,增强学生历史意识, 的恒久传统。二千多年前,我国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潮 孔子就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教育在人的
流,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所以说,“历史 发展 中起重大作用。孔子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强调
教育的根本 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 “仁”和 “礼”,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仁”。 “仁”
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 的基本思想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一步是 “己
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通览 普《通高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进一步是 “仁者,爱
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文”二字贯穿全文,培 人”。由于春秋时代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学术文
育人文精神、阐扬人文理想,此为高中历史教育之 化下移,孔子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创办私学,实行 “有
“道”。 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孔子这种鲜 明的民主化和人
历史教学服务于历史教育之 “道”,人格的升华 文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
和人文精神的张扬理应贯穿历史教学全过程。但从 家争鸣局面的兴起和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华
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历史教学一味地服从 夏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和服务于中考、高考,课堂教学中总觉得缺失历史教 与孔子同时代的西方先哲苏格拉底提出了 “美
育的灵性和理性。即使有些课堂偶尔多一点活动, 德即知识”的命题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