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历来颇受訾议,但也有人为之辩解,说可以理解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但是,为什么要将这两句很平实的话说成“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呢?这里并不存在着平仄不调需要倒文的问题,却偏偏将主语和宾语倒换了位置,这是为什么呢? ??? ???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里的问题恐怕不在训诂,而在语法。 ??? ??? 下面的说法恐怕要更好一些。杜甫要称赞的是渼陂物产之美。诗中称美的就是“香稻”和“碧梧”。[明]王嗣奭《杜臆》说:“地产香稻,鹦鹉食之有馀;林茂碧梧,凤凰栖之至老。”[清]张笃行《杜律注解》说:“陂之景物,则有秋时香稻,曾为鹦鹉所啄;秋时梧桐,曾为凤凰所栖。其美贵如此。”[清]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说:“今观诗意,本谓香稻乃鹦鹉啄馀之粒,碧梧则凤凰栖老之枝。盖举鹦鹉、凤凰以形容二物之美,非实事也。重在稻与梧,不重鹦鹉、凤凰。”那么诗人似乎要说:“这香稻乃是鹦鹉啄馀之粒,这碧梧乃是凤凰栖老之枝”,极言香稻、碧梧的名贵。那么,诗句就可以写作“香稻——鹦鹉啄馀粒,碧梧——凤凰栖老枝”。但这么一来,平仄上就产生问题,上句第四字应该平声的,下句第四字应该仄声的,这时都拧过来了,这在诗律上是不容许的。于是,诗人只有将“鹦鹉啄馀粒”和“凤凰栖老枝”的文字倒了一下,这就成了“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样来看这两个句子,就是所谓“名词谓语句”。前面是名词,后面的谓语是对名词的说明。前人称这种句型为倒装句,或倒插句,或倒剔句,也有不赞成的,争论不休。原因是概念不清。那时还没有今天的语法学,难以说得清楚。 ??? ??? 这种名词谓语句,在杜甫诗中并非孤例。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同样是名词谓语句。这两句诗等于说:“这绿而垂的乃是风所折的笋,这红而绽的乃是雨所肥的梅。”不过,这里的名词部分是个主谓短语了。谓语部分则没有倒文,所以比较好理解。这诗,理解成“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就不合适了。同样,韩愈《春雪》诗:“入镜——鸾窥沼,行天——马渡桥。”等于说:“这映入镜中的原来是鸾在窥池沼,这行走天上的原来是马在渡桥梁。”不见得是“窥沼鸾入镜,渡桥马行天。” ??? ??? 叶嘉莹先生《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页513)据[清]仇兆鳌《杜诗详解》转引唐汝询说云: ??? ??? 赵注以香稻一联为倒装法,诗意本谓香稻则鹦鹉啄馀之粒,碧梧乃凤凰栖老之枝,盖举鹦、凤以形容二物之美,非实事也。若云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实有凤凰、鹦鹉矣。 ??? ??? 叶氏按语称赞唐说:“其言极为简明切当。”(页514)张永言先生《训诂学简论》也持此说,而且更从语法上来说明问题(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页13),言简意赅。笔者18年前参加编写《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时曾思考过这个问题,综合这两位先生之说,写了一段文字。此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了修订版,现撷取其中的材料,略加申说如上。理解上如有偏差,望识者教督之。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