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标语英汉互译策略探讨
法律标语英汉互译策略研究 摘 要 标语作为一种大众宣传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英文法律标语的互译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双方对法律知识及体系的了解。在中国内陆,法律标语基本上是中文的,而随着中国法制化社会的完善,以及国际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工作或定居,这时对国内外公民进行普法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我国有些中英法律互译还不能很好体现其准确性和标语的规范性,仍存在一些语和文化理解上的偏差。同时,中国的法律标语翻译研究相对于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也表现出其滞后性,鲜有翻译论著专门探讨过法律标语这类问题
关键词 法律标语 英汉互译 策略
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10593168 项目名称:法律标语英汉互译及策略研究 该文章为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夏开宏、梁卿、刘怡雯,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6.405
法律标语是标语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标语的共性,还具有其自身的个性。我们的重点放在法律标语的个性研究上。我们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参考香港、台湾、新加坡和英国这些高法制化和国际化的地方的法律标语,通过研究标语的中英互译策略来研究法律标语的翻译策略,着重研究标语的语法和常用翻译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法律标语,我们找出其文本的共通性,而后从法律标语互译的细节处着眼,分别探讨了法律标语的否定式问题、名词化问题和情态动词问题,对其中的每个问题都予以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法律标语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标语在《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中的解释为:“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大陆);买票是犯法,卖票也有罪(中国台湾);停车等待会被检控而不予警告(中国香港)。而在英语中,标语译为slogan,slogan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新版)》中的定义为: “A short easily-remembered phrase used by an advertiser, politician etc.”。如:it is against the law to smoke in this public house(英国)。而法律标语只是缩小了标语的范围,我们着重研究法律标语
法律标语的适用场合很广,车站、公路边、公园、娱乐场所、学校、行政办公地、墙体、工地等各种公共场合以及杂志、报纸、电视、LED等各种媒体工具上都可以用法律标语来进行普法宣传工作
二、 法律标语的特点
(一)否定句大量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否定句的标语。如:no fires(禁止明火); no dogs or animals(宠物禁入); no motor vehicles/bicycles(摩托车/自行车禁入) Do not touch(禁止触摸)No entry for heavy goods vehicle(重型货车禁止入内)。否定句在标语中大量存在是因为否定句使用简单、灵活,能直接明确地表达出禁止的内容,语气强硬,符合法律标语简明扼要、严肃、警示于人的特点。在室外嘈杂的地方,有太多东西吸引公众的眼球,肯定句可能较容易被忽略,而否定句有吸引眼球的作用,因为人们会比较关注不允许的,禁止的事情,否定句的功能在标语中就犹如红灯所起的作用。“在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提示中,含有“不”的公示语,无疑是从事国际活动的人员最为注意的。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旦违反了此类公示语中的提示内容,他们就极有可能因此遇到麻烦
(二)派生性名词广泛使用
名词的大量使用也是法律标语的一大特征,而它一方面源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句法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源于名词化的使用可以显示出法律文体的正式性。“法律语言具有与非法律语言明显不同的句式特点。”(杜金榜:2004,P103),而因为中国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偏重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对法律标语类的英汉互译并未形成体系,对其翻译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宏观文体和语言语篇。而本文着眼的则是英语名词化这一句法特征和汉译问题的研究,所要探讨的名词并非客观事物的具象名词,首先是那些由动词、形容词、副词转换而来的名词,即派生性名词。英语大量派生性名词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表达抽象概念的需要,英语名词的丰富反映的是英语民族对抽象思维的偏好。”(傅敬民,2006),而连淑能(1993:128-130)也认为,抽象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可以表达负责的理性概念。另外,它可以让语篇显得简洁、高雅、结构精悍而富有节奏感。林同济(1980:392)也认为,英语具有名词优势,汉语具有动词优势。所以,为了彰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