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潘成英与大凉山孩子们
潘成英和大凉山的孩子们 五月下旬的大凉山,一簇簇色彩缤纷的索玛花与天上的白云遥相呼应,仿佛云飘山间,如诗如画。核桃树的旖旎、花椒树的婆娑装扮着四川省甘洛县胜利乡葵花村的田埂和木屋。葵花村口一幅大广告牌上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座充满阳光的村落,每家每户都飘扬着五星红旗,犹如红色的帆影,使绿色环抱的葵花村张扬着蓬勃的生机
大山中的“新希望”
葵花村原名康乐村,又名麻风村。由于人们对麻风病的偏见和歧视,以前很少有人光顾这里。“葵花村小学坐落在村中央,有51个孩子,3个志愿者老师,以及1个幼儿园“阿舅”老师组成了3个年级和1个幼儿园。”志愿者老师木牛尔哈说
“六一”儿童节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甘洛县喜洋洋、美洋洋双语幼儿园董事长潘成英带着“六一”的祝福和母亲般的温暖来到校园看望孩子们
看到有客人来,孩子们跑出教室,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每年此时,潘成英都会准备一千份礼物分别送给远离县城大山里的孩子们,其中包括衣物、鞋帽、书包、文具、糖果等。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很快排起队,潘成英亲自把新书包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中
潘成英说,葵花村的交通难、住房难、饮水难、上学难和看病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村子没有通公路,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是一条3公里长且连接山间公路的阶梯路。村民贫穷,没有什么收入,住房低矮潮湿,小学校舍破旧,难与外界沟通,留不住教师,仅有的20多个孩子无法上学
为了关心、扶持此地的弱势人群,减少外界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自2006年,甘洛县把康乐村更名为葵花村。2007年以来,甘洛县县委、县政府陆续拨出资金500多万元,为葵花村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包括修建一条全长6.6公里的公路,把葵花村与外界连成了一体;按照户均3万元补助的标准,对29户农户房屋全部进行了改造,门前修水泥院坝,入户路全部铺成1.2米宽的水泥道;修建沼气池14口,推广“一炉一灶”16户;投资了20万元让自来水管安到了家家户户;投资了70多万元,让昔日破旧的校舍土墙房被崭新的砖瓦结构房屋所替代。同时还平整了操场、修建了教师宿舍、聘请了3名教师,村里和邻村的40多名孩子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潘成英说:“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惊喜,她想组织一个志愿者演出团队,进行一次文艺演出。同中国其他农村一样,葵花村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甚至有十几个孩子是孤儿和单亲家庭。”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潘成英与学校的3位老师攀谈起来。木牛尔哈,是一名信奉基督教的教师。2001年,他在信仰的驱动下来到葵花小学,一晃儿就是15年。刚刚来到被外界称为“麻风村”的时候,起初他也有恐惧和戒备的心理。为了取得村民的信任,木牛二哈克服心理障碍,渐渐地融入村民中,对麻风康复的村民不再嫌弃。据他介绍说,当年的葵花村没有学校,他和他的教友筹集资金为这座村子建起了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学校建好后,他就到村里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如今他教出的学生有的已经参加工作
阿木布切也是葵花村的老师之一。他已来此任教11年,起初每个月只领150元的基督教补贴。由于学校距阿木布切的家有40公里的山路。他只能每周末回家一次,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骑摩托车也要70分钟。陈春红作为葵花村小学的唯一女老师,她嫁到了这个村庄,是爱情的力量让这个湘妹子来到葵花村。据了解,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葵花村小学的3位老师被县教育局聘为临时代课编制,每位老师的工资涨到1250元/月。但是,为了照顾陈春红,两位男老师每月会从自己的工资中共抽出250元给她添补,让她的工资涨到1500元/月。据悉,村小学如今在政府的关爱下又开设了幼教点,有17个孩子和一位“阿舅”老师
大凉山纯朴的美,朔造了潘成英的纯真和善良。彝族地区的养老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潘成英关注的重点,“一老一小”是她关注的重点对象,她还提出倡导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潘成英认为,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关心孩子们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时势造就“老英雄”
潘成英离开葵花村小学又来到村里,看望现已88岁高龄的南下老军人冯万才
冯万才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由于他年老失聪,因此他的儿女们担任此次“翻译”。据悉,老人生于1928年2月,原籍山西忻县(今忻州市),12岁起就做“地下交通”,在日本人和伪军的眼皮子底下给武工队传递情报
1955年7月因工作出色,冯万才从四川省金阳县公安局调到当时的呷洛县(甘洛县前身)公安局任职。1957年9月,冯万才的爱人被诊断为“疑似麻风病”。为给组织和公安局一个证明,冯万才和女儿一并做了检查,诊断结果正常
在医技不发达的50年代,人们视麻风病为洪水猛兽。当冯万才面临爱情和面包的选择时,他毅然选择了前者
就这样,冯万才携妻带子来到这个被重重大山包围的小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