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 1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 12

※編號 73 侍從俑 加彩的白衣灰陶 最高25.9公分 北魏,約西元五二五年 早期的墓葬,其年代有時可從陶罐上所寫或磚上所刻的文字判斷出。但是絕大多數的墓葬,考古學家就要從墓室的結構、技術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器物的形制去斷定年代。用這種所得的年代很難精確。但是到了第六世紀情況就有了變化,因為墓誌銘經常被埋在墓中。精磨的墓誌銘石塊刻有死者的傳略,它習慣性地包括埋葬的年代。所以墓誌銘對於所隨葬器物的年代提供相當可靠的信息。 這兩件陶俑據說出土自有元慕墓誌銘的墓葬。他是北魏皇室的子弟,於孝昌元年十一月二十日辛酉(西元五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埋在洛陽城外的小丘。其時距北魏從塞外南移洛陽而以之為首都才幾十年。南移是他們的漢化政策之一,包括採用漢字為官方語文,貴族習用中國的服裝及習俗。這些六世紀早期的陶俑穿戴傳統中國官吏的冠冕和寬長的垂袖。證實漢化政策推行的成功。 這兩個文吏的高度和所塗顏料都相當配合,但代表怎樣的身分呢?右邊的這一個,右手放置在長黑劍鞘的把手上,是武官的服式。他穿了皮帶跨肩的兩檔式整片盔甲,及在膝蓋處束緊的長褲。左邊這一個戴藍色小冠的人物,還套了一頂高聳的黑色外冠。從其下垂的長袍,以及腰帶高高地繫在稍圓鼓的肚子上,看來帶有女性的味道。但是仔細地檢驗臉上保存很好的顏料,卻發現它畫有纖細而繁密的鬍鬚,原來他不是女性,卻是男性的官員。 ※編號 74 武士俑 彩繪白衣灰陶 最高38.3公分 北魏,約公元五二五年 像編號73所介紹的侍從俑,這件手持長盾而戒備中的武士俑據說也出自元慕的墓葬。其右邊的武士說是來自他哥哥元熙的墳墓,埋葬在公元五二五年。雖然這個說法是難於證實的,但從形態、技術和材料等方面來看,它們與經正式發掘而有年代墓葬所出的陶俑是相類的。一旦其年代可確定,這些陶俑,其印模造形的逼真詳細,以及保存良好的顏料,可以提供很多中國第六世紀早期時的盔甲形制。 這三個武士都戴頭盔和在襯裙上穿具有護胸及護背的裲檔式鎧甲。但這些標準的裝備有其各別的細節上的不同。中間這一位彪悍的武士,其鎧甲的各部分都是用直列的長片條的硬皮革縫製的,而其兩旁武士胸上橢圓形的東西表現可能是金屬製的護胸(明光甲)一類的加強措施。中間人物其背後高聳的黑板塊是為保護肩部,連接前後鎧甲的肩上帶扣清楚可見。而持盾武士的吊帶卻是連接在他的前鎧的保護胸甲下,他的前後兩片鎧也緊緊地用寬皮帶紮在腰際而不是用繩子好幾道縛緊。邁步的武士,其縛褲素面無飾。持盾的武士,其大口褲下緣有顏料,從其上的刻劃及畫線可看出是描寫有由金屬的小甲片或塗漆的皮革所綴連的花邊的褲子。中間武士的有圓頂鈕頭兜鍪是單式的,其兩旁武士的則較複雜,由碗形的冑及下垂的護耳構成。中間武士的兜鍪由其彩繪的線條可看出是由成排的小甲片綴成。持盾武士的護耳也是由這種薄板甲片綴成。至於邁步的武士,其肩和上膊則穿用可能是皮革作的,幾道相疊的大塊圓形板護肩。公元六世紀前半屬橫吹曲辭的梁企喻歌辭,『男兒欲行健,結伴不須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放馬大澤中,草好馬著膘。牌子鐵裲襠, 尾條。前行看後行,齊著鐵裲襠。前頭看後頭,齊著鐵 。』即是對這一群武士的描寫。 彩繪按盾武士俑,高47.5cm,北齊,約西元550-577。(國179) 北魏加彩白衣灰陶官吏俑,最高63.5cm,約西元500-534。(徐56) 1) 2) ※編號 75 馬騎護衛 彩繪白衣灰陶 最高23.5公分 北魏,公元六世紀早期 墓室的崩潰、淤泥、滲水,或是盜墓者匆忙逃離現場,都擾亂了大多數墓葬的隨葬品的位置,而使埋葬其中陶俑的原來排列不清楚。但是偶而其隊形可以明白的看出來。一旦墓中隊形的用意明白了,則隊群裏每一件陶俑的角色也就清楚了。 在西安一個公元第四世紀的墓葬,發現一件牛車模型的四周圍繞著騎馬的護衛及樂師。從一個在公元三五七年葬在北韓安岳的中國將軍冬壽的墓室牆上所畫詳細的圖,其安排的意義就很清楚了。圖中央所畫的是顯赫的墓主本人坐在有頂蓋的牛車中。其左右兩旁是前進的步卒,每人都拿著一塊盾牌及戈、戟、斧、鉞或旗旃。在他之前是一對行步的樂師,拿著大鐘和垂吊於肩架上的鼓。其後是騎馬的排簫樂師,以及更多的馬騎鼓樂師。在後邊有個騎馬的高官高舉著禮儀用的大傘蓋。他們都被穿甲冑的武士護衛著,前頭是身穿盔冑,手持盾牌及棍棒的步卒。後面再跟著四個騎著全身披具裝甲的馬及手持槍戟的武士。 安省博物館收藏有幾十件公元六世紀的步卒陶俑,有在背後佩弓箭囊或手持盾牌的,也有騎馬的官吏及武士。顯然它們被放到墓室裏頭是為了代表死者生前所擁有的前導儀仗隊的成員。圖示的是公元六世紀前期的典型作品,那時中國北方在入侵的通古斯、蒙古族所建立的北魏朝廷控制之下。那時的軍政氣氛在全身披甲的馬騎及武士護衛的盔冑形像下充分顯露出來了。其時統治階層的外國血統也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