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影响.docVIP

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影响

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   [摘 要]目的: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作初步扫描,探讨自尊与父母感情状况对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抽取牡丹江医学院400名学生,对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对占有型的爱情态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同伴型和现实型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感情状况对浪漫型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对游戏型则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自尊水平越高,学生的爱情态度越倾向于占有型,反之则倾向于同伴型或现实型;父母感情状况越好,其爱情观越倾向于浪漫型,反之倾向于游戏型 [关键词]大学生;爱情观;父母感情;自尊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15 恋爱、结婚是个体成年早期的重要内容,埃里克森认为,人在 18~25 岁时对性的觉醒已达到基本成熟、稳定。[1]大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调查中有恋爱经历的占64.8%,研究表明爱情态度是影响爱情关系的重要因素[2],为防止课业繁重的医学生走向恋爱误区,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爱情观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牡丹江医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共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低自尊290人,占90.34%,高自尊31人,占9.66%;在父母感情状况中,非常恩爱128人,占39.88%,比较恩爱109人,占33.95%,一般66人,占20.56%,比较紧张14人,占4.36%,很紧张4人,占1.25%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自编问卷,主要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父母感情状况等 1.2.2 爱情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Love Attitude Scale一Revised,LAS-R) 该量表有六个维度,每维度7题,共42题。其中,各分量表的信度介于0.706~0.81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要求被试描述对爱情的态度和信念,量表采用Likert式5点等级计分,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均为正向计分 1.2.3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信度在0.77~0.88。[2]量表共10题,采用4点记分法,1为非常不符合,4为非常符合。其中,3、5、9、10题需反向计分。采用理论中数25分来划分自尊的高低。[3] 1.3 资料收集方法 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21份,有效回收率80.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 α=0.05,以P   参考文献: [1]耿晓伟,郑全全.自尊对主观幸福感预测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43-244. [2]曹杏娥.大学生成人依恋、自尊与爱情态度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3]李巧玲.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研究,2011(32):183-184. [4]J.D.Brown.Self-esteem and self-evaluation:Feeling is Believing[M].New Jersey:Have and Louda In JerrySults(Ed.):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M].1993:27-58. [5]S.Coopersmith.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M].San Francisco:Freeman,W.h.freeman,1967. [6]朱智贤.心理学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五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9]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0). [10]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86-193. [11]黄凯杰,李丹,赵倩.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4,29(161):32-37. [12]Tafarodi R.W.Swann WBJr.Self-liking and Self-competence as Dimensions of Global Self-estee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