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   摘要:喻成龙邀请蒲松龄至其衙署中做客,不是如此前的研究者所说事在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喻成龙就任山东布政使之后,而是在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腊月,喻成龙升任山东布政使之前。蒲松龄的《送喻方伯》《又闻喻方伯迁京尹》二诗,作期不是路编、盛编《聊斋诗集》卷三所系的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而是作于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六月喻成龙赴京师就任太常寺卿之前。蒲松龄的《舆颂恭纪俞公大老宗师德政》一诗是为颂扬喻成龙在山东按察使任上的德政而作,诗作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蒲松龄寓济期间与喻成龙再次见面之时 关键词:蒲松龄;喻成龙;交往;事迹;诗作系年;考辨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一 当时可待成追忆,无奈后世多讹传 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大多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在《聊斋志异》传播史上出现的王士?G欲购《聊斋志异》书稿的传说,即后世以讹传讹之一例 如果追根溯源,这个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应该是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前附赵起杲的《刻〈聊斋志异〉例言》。此《例言》凡十条,其第三条云: 先生毕殚精力,始成是书。初就正于渔洋。渔洋欲以百千市其稿,先生坚不与,因加评骘而还之。今刻以问世,并附渔洋评语。[1] 2457 赵起杲是山东莱阳人,他于乾隆年间主持编刻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其底本间接来自淄川蒲氏,但他本人与淄川蒲氏并无直接往来。他的“渔洋欲以百千市其稿”之说本是无根之谈,但却随着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的一再印行和多次翻刻而广为流传。清人倪鸿的《桐阴清话》卷一有记载云: 国朝小说家谈狐鬼之书,以淄川蒲留仙松龄《聊斋志异》为第一。闻其书初成,就正于王渔洋,王欲以百千市其稿,蒲坚不与,因加评骘而还之。[2] 367 倪鸿,字延年,清道光年间在世,广西桂林人。其《桐阴清话》的这段话,简直就是赵起杲《刻〈聊斋志异〉例言》的翻版。其说出自青柯亭刻本《聊斋志异》,事实自不待言 这个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变异。如清邹?|《三借庐笔谈》卷六有云: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既而渔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刊之,执不可。又托人数请。先生鉴其诚,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读竟,略加数评,使者仍持归。[2] 366 邹?|是晚清著名报人,江苏无锡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他曾在距蒲家庄仅四里之遥的大荒地淄川煤矿为人做幕。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五日,他与同事孙逸如到蒲家庄寻访过蒲松龄的故居并凭吊蒲松龄墓,其《三借庐剩稿》中有《祭蒲留仙先生文》并附跋文,详细记载了他寻访蒲松龄故居与祭墓的经过。他的这条记载,应该是得自于蒲松龄家乡的传说 此外,清陆以??《冷庐杂识》卷六记载: 蒲氏松龄《聊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相传渔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之,不能得。此说不足信。蒲氏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诞浮华,奚裨后学?视渔洋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足以扶翼风雅,增益见闻者。体裁迥殊,而谓渔洋乃欲假以传耶?[3] 310 陆以??,字敬安,浙江桐乡人。他生于嘉庆六年(1801),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其《冷庐杂识》则自序于咸丰六年(1856)。《冷庐杂识》辨王士?G不可能购《聊斋志异》书稿,原因是王士?G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较《聊斋志异》更为雅正,其理由不足以服人。君不见王士?G所著《池北偶谈》,分为“谈故”、“谈献”、“谈艺”、“谈异”诸卷,其谈异卷中即颇多与《聊斋志异》相类的篇什,甚至有自《聊斋志异》采录、加工者数篇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直到笔者的导师袁世硕先生考辨欲购《聊斋志异》书稿的不是王士?G,而是另有其人,才算了结了这一桩历史的公案 [4] 220-243 袁先生考得,想从蒲松龄手上购买《聊斋志异》书稿的人是在山东做官的汉军旗人喻成龙。这一考证结果已得到研究者的公认,穷书生蒲松龄成为臬台座上客一事常常被人乐道而不疲。然而笔者看到,2006年8月4日,在袁先生的相关著述出版近二十年之后,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上海的美仑大酒店做一个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讲座,他在讲座的末尾说了这样一段话: 他(按,指蒲松龄)的小说写了以后,当时有一个学者叫王渔洋,非常有名的,听说有这个书,看了以后告诉他,给你十万两银子,你不要出书,书归我出。蒲松龄不干。后来,王渔洋给他写了一个序言,中间有首很好的诗,怎么写呢?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孤坟鬼唱诗。[5] 南先生不是研究《聊斋志异》的专家,他不了解有关蒲松龄研究的情况,说了些外行话,这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但他老先生征引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