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浙江畲族契约多重文化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浙江畲族契约多重文化价值

论浙江畲族契约的多重文化价值   摘 要:浙江畲族契约文书不仅是畲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有雅驯不俗的生动笔调,同时还有崇仁尚礼的精神内蕴,在史学、文学、民俗学等方面具有多重文化价值 关键词:畲族;契约;文化;价值 Abstract: The Zhejiang She nationality contracts not only reappear the She people real life, but also show the vivid express emotion, and upholding the spirit of ethics connotation. These contracts have mutiple values of history, literature, folklore and so on. Keywords: the She Nationality; Contract; Culture; Value 浙江畲族契约文书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田契、山契、地契、房契、婚契、借据、收字、分关书、修谱约、公仪簿等。在众多畲族契约文书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分关书”,无论形制还是内容都别具一格 畲民非常重视山田地房的日积月累、代际流动和传承管理,分家之时常针对家产分配及承继情况订立契约文书,俗称“分关书”,亦有分关簿、分龙关书簿、分拍合同字据、分契、掰约等多种名称。浙江现存畲族分关书29件[1],其中清光绪年间8件,道光年间4件,嘉庆、同治、宣统年间各1件,民国时期12件。最早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蓝益孙分关书》(文中所引分关书部分题名依照《浙江畲族民间文献资料总目提要》,部分题名为笔者根据契文内容拟写),距今202年,最晚为民国三十八年(1949)《蓝银福分关书》,跨度达136年。从分关书中,不仅可知当时相关家户拥有土地情况和分房例规,而且能够看出同一地方的宗亲关系,还能从字里行间看出畲民的民族个性,在史学、文学、民俗学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本文拟以留传至今的清代至民国时期浙江畲族分关书为例,探析浙江畲族契约文书的多重文化价值 1 永远为据:不可或缺的坚实凭据 自清代开始,浙江畲族析分家产,以“分关”为凭执,已属寻常之事。诚如清光绪四年(1878)《雷成会分龙关书簿》序文结尾所言“此关书以为子孙世守之计,如有争竞,执此关书赴官究”,意味着遇到产业纠纷、赋税交割等情况时,还可执分关书交官府查验。正因如此,在畲族民间重视订立分关书,契文中总少不了“永远为据”等字样。例如,清光绪十三年(1887)《蓝月清分关书》言“光绪元年均分,抛阄拈定”,但当时“未立分关三本,各执一本为据”,于是在光绪十三年二月廿一日“立分书为合同,永远为据”,足见畲民将分关书视为分家析产不可或缺的“凭证”。不仅如此,畲民在书立程式及拟写方法上也格外重视 1.1 亲族见分有类公证。畲民立分关书时,除了析产受益人在场外,通常邀请族长、房长、亲戚、友邻到场监督作证。例如,清道光三十年(1850)《钟景春分关书》言“情因人众事繁……是以邀请族长、亲戚前来公议”;民国十九年(1930)《雷林有分关簿》言“经托伯叔亲友分拍田地,计?}粮银分厘,照?}永为关分己业”。有些分关书特别强调亲族“权威”,例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蓝炳森分关书》载明“倘有不依关书议据者引起争端,则鸣亲族共同攻忤”,意即各房应遵照亲族所议分关而不得争执 畲民立分关书时见分人数之多,可从落款画押得到明证。例如,民国十二年(1923)《蓝来兴分关书》,有“见兄”土星、进元、志为、阿明、上珍,“见侄”光庭、“见妹夫”钟新莲、“见姊夫”蓝庆进等8人;民国三年(1914)《蓝天申户连环分关书》,见证人有“族长蓝土满”“房叔蓝水发”“房长蓝叶福、蓝晚儿、蓝天明”“亲妹夫蓝文圣”等6人。此举有类当今“公证”,为畲民在必要时“赴官究”奠定了基础 1.2 半书合同增强效力。在畲族分关书上,常用半书格式题写“分关合同”等字,数份分关书皆有“半字”可以“合为一体”,仿佛现今“骑缝章”,旨在避免伪造,强化了分关书的合同效力。即使是三人以上的分关书,不便半书,但依然坚持半书。例如,清咸丰十一年(1861)《雷益盛分款簿》最后一页有“立合同分款各执壹本为据”半字,民国五年(1916)《坤房蓝细春分书簿》有“立分书合同大吉”半字。这也说明了浙江畲族民间的“合同”概念使用较早且较为常用 1.3 添涂有注力求严谨。书立过程中难免误写或漏写,在正文书写完毕后一旦需要添字或涂字,得当面修改,常用“内添”“内改”“内涂”标明变动,并且详记添删涂改的字数。例如,民国三十八年(1949)《蓝银福分关书》中除有“牛栏基地现归蓝根林一户管业”“上祖禁伐樟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