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望道对建党工作历史贡献考略
陈望道对建党工作的历史贡献考略 [摘要]陈望道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积极传播进步思想、首译《共产党宣言》、参与组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长期从事各种革命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陈望道;建党工作;历史贡献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字任重,浙江义乌人,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第一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最早成员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最早领导人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传播先进思想
陈望道于1891年10月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祖上以务农为生,到祖父一代兼营染坊,父亲继承家业,家道上升。父亲开明,不顾乡里人反对,将他们兄妹五人全部送进城读书,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求。面对清末政治腐败、百姓饥寒交迫、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陈望道立志实业报国,不断学习新知识。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获日本中央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留日期间,陈望道结识了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受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文章的影响,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在思想上实现了由实业救国到进行社会革命的转变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闻讯回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经亨颐校长等进步人士一道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教育运动。他在教学中提出反对旧文学、文言文,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盲目崇拜,提倡思想解放,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1]因此,陈望道和夏?D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派诬称为改革运动的“四大金刚”。为方便宣传新思想,陈望道和其他教员一起在学校开设报亭,出售《新青年》、《每周评论》、《浙江新潮》等进步刊物,并亲自编辑被誉为“五四时期浙江的一颗明星”的《校友会十日刊》,发表《扰乱与进化》、《我之新旧战争观》、《因袭的进化和开辟的进化》、《改造社会的两种方法》等文章,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解释扰乱与进化的关系,提出社会改革的具体设想。[2]向广大学生传播进步思想,成为当时促进社会改革的一员猛将,成长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久,在陈望道的指导下,浙江一师学生施存统撰写了《非孝》一文,发表在《浙江新潮》第二期,文章提出“孝是一种奴隶道德,孝子是奴隶的别名,忠不过是专制主在政策上的一种利用”,主张推翻封建家庭制度,建设一个新社会。这篇文章被反动当局看做洪水猛兽,以提倡“非孝、废孔、公妻、共产”的罪名对陈望道等“四大金刚”撤职查办,遭到经亨颐校长和进步学生的坚决抵制。经亨颐校长因此被教育厅撤销了校长职务。面对反动当局的高压政策,陈望道和一师师生联合其他学校进步师生奋起抵抗,遭到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造成流血事件。“一师风潮”是五四运动在浙江的继续,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浙江的深入。[3]
二、首译《共产党宣言》,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师风潮”使陈望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不进行根本的制度变革,一切改良措施都是徒劳无功。“对于新旧逐渐有所区别和选择”,必须“有一个更高的判别准绳,这更高的判别准绳,便是马克思主义”。[4]因而,“一师风潮”后他便回到家乡,潜心研究翻译《共产党宣言》
1920年初,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执教不到半年的陈望道接受上海“星期评论社”的邀请,离开学校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市分水塘村,专注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他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间破旧的柴屋,由于常年失修加上无人居住,柴屋破旧不堪。早春的寒风从门缝和墙壁缝袭来,寒气逼人,加上阴雨连绵,冰冷潮湿,手脚常常被冻的发麻。因为手头缺少足够的材料和工具书,他只能根据戴季陶提供的日文本和陈独秀提供的英文本进行转译,最后再用俄文校对。在这样艰苦恶劣的条件下,陈望道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着。一次,母亲做了几个粽子,端上红糖,让他补补身子。过了一会,又进屋询问他是否需要添加红糖,他一边吃着粽子,一边看着书,连连回答“够甜了够甜了”,母亲看到他吃了满嘴的墨汁,禁不住哈哈大笑。陈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因此传为佳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工作,1920年4月,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终于问世
《共产党宣言》译本的发行,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书籍。因而引起反动派的恐慌,他们把《共产党宣言》列为禁书,千方百计的阻挠和破坏。陈望道也因此受到迫害,但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总是不胫而走的……真理是无声地前进,没有办法阻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胜利。”[5]《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性文件的全貌,在全国尤其是进步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促进了青年人思想的转变。青年毛泽东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