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的措施,并通过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医外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中医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36-02 小儿外感发热的发生率较高,患儿患该病后,通常会出现咳嗽、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临床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1]。小儿机体的抵抗能力较弱,外感发热的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均具有不同于成人患者的特征[2]。如果给小儿使用苦寒药物,可能会导致患儿脾胃虚弱,从而引起大便异常、口渴、多汗、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进一步减弱患儿的抵抗能力,不利于患儿恢复[3]。现对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医外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擦浴法 擦浴法是按照血管的走向,应用中药液对患儿穴位进行擦浴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机体经络将皮肤吸收的药液送至病变位置,或通过刺激穴位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调和气机、解表发汗、解毒的目的[4]。通常应用的擦浴方法有冰敷法、温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和中药擦浴法。而中药擦浴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擦浴法。采用擦浴法时,通常按照额、颈、掌心、腋下、腹股沟的顺序进行擦浴,不可擦浴腹部、足底、心前区、阴囊处、耳廓、枕后处。擦浴患儿的腹股沟和腋窝位置时,可联合应用按摩手法以强化治疗熊爱国 2 推拿 推拿具有解肌散热、解表疏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与服药打针相比,推拿治疗方法容易被患儿接受,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更强[5]。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研究中,大部分是推拿联合其他方法共同治疗该疾病,通常选择腧穴进行推拿按摩,推拿该穴位可起到退热清肺、疏风解表的作用,如天河水、肺经、天门、耳后高骨、坎宫、太阳等。相关研究指出,每天推拿天河水、肺经、太阳、坎宫、攥竹1次,持续30分钟,如果存在嗳酸呕吐、脘腹胀满等症状,则增加推天柱骨、推揉扳门、分腹阴阳、揉中脘,治疗1~3天后患儿退热 3 刺血 刺血是中医中比较特殊的治疗方法,可发挥止痛、化瘀、消肿、泻热的功效。临床上应用刺血方法进行治疗时,通常选择醒神开窍、消肿泻热的腧穴。相关研究指出,大椎刺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总治疗有效率可达95.00%。相关研究指出,对患儿的关冲、商阳、少商穴位进行刺血治疗,其总治疗有效率可达100.00%。有学者提出,采用耳尖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总治疗有效率可达96.58%。有学者治疗外感发热患儿时,采用肛周针刺放血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 4 拔罐 临床上通常应用拔罐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而中暑发热可单独用拔罐进行治疗。相关研究指出,对照组患者应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和头孢曲松钠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仅为35.00%,而实验组应用大椎穴拔罐治疗小儿中暑发热,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30% 5 刮痧 督脉主治热症,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即为背腧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而对这两个穴位进行挤捏,在经络俞穴的作用下,可达到调节脏腑、调和阴阳、降体温、疏风解表、散寒清热的目的,从而治愈患儿。相关研究指出,按照患儿的胸椎-腰椎走向,沿着患儿背部两侧的膀胱经,用牛角刮板从上至下进行刮痧,刮一遍后对背俞穴、督脉进行挤捏,总治疗有效率达到93.55%。该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不可使用大力 6 敷贴 敷贴是用粘附物质调匀被捣烂的中药,并将调和物敷在特殊腧穴上的治疗方法,通常应用山栀、连翘、石膏等中药材,并对患儿的合谷、曲池、大椎穴等穴位进行敷贴。相关研究指出,使用白酒调和研磨后的冰片、栀子、黄芩,并将药物敷在涌泉穴、大椎穴处,取得的治疗效果较理想。有学者指出,采用鸡蛋清调和研磨后的吴茱萸、山栀子,贴在实验组患儿足底的涌泉穴,而对照组患儿服用阿莫西林和小儿伤风冲剂,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好 7 滴鼻 滴鼻主要是通过患儿鼻腔吸收药物,并通过血液系统将药物运输至病灶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患儿的饮食、胃肠道功能、肝脏通过效应等均不会对该方法产生影响。相关研究指出,对患儿进行柴胡注射液滴鼻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5.37% 8 直肠给药 通过肛门将药物送至患儿的肠管即为直肠给药。肠道粘膜可快速吸收药物,药效发挥时间短。与静脉输液相比,直肠给药可预防药物对患者胃黏膜的刺激,避免药物影响胃肠功能和肝脏功能。通常应用的药物有大青叶、知母、石膏、葛根、连翘、金银花、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